香港不要批鬥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佔中」搞手發起的所謂「全民投票」已經落幕。根據他們的數字顯示,由十多歲年青人領導的「學民思潮」學界方案竟然取得30多萬人支持,而由絕大多數主流反對派「老鬼」所組成的「真普聯」方案只僅僅多4萬多票…
「佔中」搞手發起的所謂「全民投票」已經落幕。根據他們的數字顯示,由十多歲年青人領導的「學民思潮」學界方案竟然取得30多萬人支持,而由絕大多數主流反對派「老鬼」所組成的「真普聯」方案只僅僅多4萬多票…
上周二晚(7月1日),即香港回歸紀念日當晚,金融界最不想見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一班以本地大專生為主的遊行人士,在「7.1遊行」之後,佔據了中環遮打道一段路面;被稱為「預演佔中」,最終卻要讓訓練有素的警隊一整個清晨去「善後」,萬一真的「佔中」發生,可以想像得到後果將會有多嚴重!
興建第三條跑道是香港國際機場未來規劃重要一環,然而計劃公布至今,輿論的焦點只落在環境和造價問題,因而忽略最為重要的問題——香港有沒有確切需要第三條跑道?假如社會取得共識,認同香港必須多建一條跑道,我們哪怕付出代價,也要努力實現。
早在一九八八年,政府已經開始研究新界東北的規劃,其後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一帶,作為未來新市鎮的選址。及至○七年重新啟動發展計畫,經過三輪公眾諮詢,終在去年完成研究。政府今年二月初在發展事務委員會上提交文件,申請撥款進行前期平整及基礎建設工程,以便斟測及展開詳細設計。然而一些人過往從未就東北發展表達意見,卻在表決前突然表示關注,用盡方法在議會內外拖延撥款。
日前,佔中結束歷經十日的所謂「佔中投票」,組織人士聲稱投票人數達七十九萬。當中水分如何我們難以估量,但中央政府認為佔中及這場所謂「公投」挑戰國家主權及《基本法》,則是不爭的事實。隨着激進分子跟主流民意愈走愈遠,社會對立情緒高漲,政改前景實在不容樂觀。
香港正陷入回歸十七年以來罕見的政治亂局。○三年的五十萬人上街,由金融風暴、沙士疫症和《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激起;今天的亂局,卻是因香港政改問題、新界東北發展爭議、自由行旅客觸發的中港矛盾,以致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動搖而生。
由「佔領中環」(「佔中」)運動發起的「民間全民投票」還在進行中,雖然主辦機構聲稱已有數以十萬計人士投票,但連發起人也承認投票機制無法確保投票人符合資格,未成年及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都可投票,也無法防止盜用別人身分以至重複投票等等的情況發生…
國務院新聞辦早前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在港引起廣泛討論。《白皮書》本是各國政府就某一政策而發表的官方報告書,對象不單是國民,更是向世界論述某項政策的實施情況及表達官方立場。
立法會今日再次審議新界東北發展計畫前期工程撥款,這已是財委會第七度審議有關議案,可是,「審議」不過是名目,「拉布」才是實情。部分議員提出大量動議和規程問題,說到底,就是轉空子,阻攔撥款通過。
今年初,特區政府發表《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預測2017 年訪港旅客逾7000 萬人次,又說2023 年更突破1 億人次。報告一出,引起輿論嘩然,大家所想到的,不是這批旅客所帶來的無限商機,而是「一億大軍南下壓境,香港即將無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