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興建第三跑道刻不容緩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興建第三條跑道是香港國際機場未來規劃重要一環,然而計劃公布至今,輿論的焦點只落在環境和造價問題,因而忽略最為重要的問題——香港有沒有確切需要第三條跑道?假如社會取得共識,認同香港必須多建一條跑道,我們哪怕付出代價,也要努力實現。

現時跑道的最高容量為每小時68 架次,但今天已達到64 架次,預計2017 年將不敷應用。除此之外,機場的停機位亦不足夠,商用飛機及包機的業務發展因而受阻。當容量達致極限,僧多粥少之下,航空公司可能會整合航線,刪去客量較低的航班,盡量用大型客機載客到大城市,香港直航到其他地方的航線將會減少,市民和旅客難再享受方便的交通。而且升降量飽和,連非繁忙的升降
時段也變得珍貴,更不利廉價航空發展。便利的物流及航空交通,才是對市民最大的利益,機場快將飽和而我們仍未果斷應對,等同自毀長城。

誠然,興建第三條跑道一定會對環境有影響,市民可以先理解影響的程度,以及可行的探討補救措施,再思考何取捨。環評報告詳細列出施工範圍的生態影響,以及評估日後的空氣和噪音水平,這些都應納入考慮。不過,我們亦應留意局方為減低影響,而採取近乎苛刻的補救措施,例如施工期間,一旦出現海豚蹤迹便須停工。須知道每次停工,除了落後進度之外,也要支薪給工人,這為
數不菲。

此外,機管局擬引入深層水泥拌合技術填海,這能夠避免海水受污泥污染,亦能在工程期間減少噪音及振動,為此造價較傳統技術貴兩至三倍。

計劃中為保育附近環境生態的措施,代價數以百億計,亦有建議先在附近水域建海岸保護區等,令海豚可以暫時避開工程。1995年,當時赤臘角正興建機場,附近的海豚數目有45 條,機場落成後,1998 年海豚數目卻超過100條,顯見海豚有足夠的適應能力。機場飽和問題迫在眉睫,現時才動工已經算遲。擴建機場是勢在必行,我們理應盡快展開工程,要知道每延遲一年,成本增加逾百億,亦會坐失發展機遇。再者,機管局有意以債券方式融資,不用擔心影響政府的公共開支,更應盡快上馬。機管局亦可盡用現有財政資源,減少派息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1989 年,港英政府展開逾千億的玫瑰園計劃,興建赤臘角機場,社會各界爭議不絕,但今天回看,新機場為香港帶來的利益遠超所想,更因為客運及貨運量穩步上揚,早在2006年已有意見認為香港機場應要擴建。

從初步討論到規劃方案,已經過詳細的討論及辯正,各持份者意見亦已得到充分重視。政治爭拗已經拖慢香港發展的步伐,亦必令民生福利難以維持,為了市民的生計,為了社會的發展,我們難免有所取捨。盼望第三條跑道能得到社會支持,早日落成,以我們香港出色的基建及服務,來保持世界頂尖機場的地位。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