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展局業界代表寥寥可數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本星期為政商界多事之秋。首先有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星期三(16日)發表了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題的《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內就經濟發展、土地房屋供應、環保、扶貧及老人方面,都有不少的著墨。
本星期為政商界多事之秋。首先有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星期三(16日)發表了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題的《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內就經濟發展、土地房屋供應、環保、扶貧及老人方面,都有不少的著墨。
早前在一個政協活動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深長地強調,新一年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那邊廂,香港元旦就有多場遊行集會,一邊撐梁,一邊倒梁,身為香港人亦見怪不怪。
最近,政圈盛傳「外傭稅」將隨着新一份《施政報告》,正式壽終正寢。「外傭稅」正式名稱為「僱員再培訓徵款」,原意是開徵作培訓本地勞工之用;然而,自○三年起開徵起,歷經五年便被凍結,延宕至今,這個似有還無的稅種正處於十字路口。
特首梁振英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將在下星期三公布,社會各界對這份《施政報告》都有所期望,可惜近日討論只集中在特首僭建及彈劾特首問題上,事件已困擾特首及政府部門多月。
作為一個香港人,作為一個業界代表,作為一個依法選舉出來的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我要做的就是要找出香港人最關心的事。以一個理智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思考,到底香港市民最關注的是甚麼。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發達經濟體系,經常在各項大小國際評級上名列前茅,像過去多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最繁忙空運港口、以至近年全球商鋪租金最高、住宅樓價最貴,甚或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等,大家對此可謂司空見慣。
回首二○一二年,香港政壇一個字:亂。香港政治風雨飄搖,正處多事之秋。從年初的特首選舉壁壘分明、互相攻訐,以致爆出染黑疑雲及僭建地宮等醜聞;及至為了確保立法會的尊嚴,防止濫用辭職機制以及政府重組「五司十四局」新架構,立法會上演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拉布大戰;特區政府新班子甫上場,政治角力更是波譎雲詭。
踏入聖誕及新年假期,天氣乍暖還寒,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錄得一九九九年來最低溫紀錄,但這兩天卻彷彿回到春天,只是再過兩天,天氣又再轉冷,真讓人有點吃不消,這樣的天氣很易令人生病,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