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孩子為甚麼不愛家?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和發達經濟體系,經常在各項大小國際評級上名列前茅,像過去多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最繁忙空運港口、以至近年全球商鋪租金最高、住宅樓價最貴,甚或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等,大家對此可謂司空見慣。

出生率降惹關注

可是大家也許未必留意到,本港近年在另一項國際評級中排名卻屢創新低,甚至多次包尾,筆者所指的就是有關全球各地區人均生育率排名。政府統計處去年底所發表的《香港人口趨勢一九八一至二○一一》亦再次印證了這點。據報告指出,本港人口從一九八一年的五百一十八萬,增加至二○一一年的七百零七萬,但同期的本地生育率卻大跌四成,由八一年的平均每千名女性誕下一千九百三十三名嬰兒,降至二○一一年的一千二百零四名,人均出生率比日本和新加坡更低。但與此同時,香港人的人均壽命之長卻是世界數一數二,分別是男性八十點三歲及女性的八十六點七歲,平均較三十年前長壽了約八年。此外,本港男女遲婚的現象愈來愈普遍,男性首次結婚的年齡中位數為三十一點二歲,女性則為二十八點九歲,分別較三十年前高四及五歲,但離婚數字卻不斷上升,去年便有近兩萬宗,較八一年上升九點五倍。

事實上,過去十多年來本港出生率大都呈現跌勢。根據聯合國過往公布的《全球人口報告二○○七》,香港當年在世界一百八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當中,人均出生率只有零點九五,即每對適齡夫婦平均只誕下零點九五個小孩,遠遠低於國際平均值二點五六,排名全球末席。

政府統計處在二○一○年發表的《二○一○至二○三九年香港人口推算》報告書亦顯示,本港出生率維持偏低水平,平均每千名女性只誕下一千零四十二名嬰兒,僅高於澳門的九百五十名,位列全球尾二。

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本港人口增長迅速,為了鼓勵控制生育,當時政府便製作出那輯膾炙人口的《兩個夠晒數》廣告片。可是,想不到短短三十多年間,政府卻反過來要鼓勵夫婦年輕時把握時間生育,以免「坐失良機」,當中所反映的社會變遷,實在不得不令人警覺!隨着時下年輕人愈來愈遲婚,亦不太熱衷於生兒育女,加上離婚率節節上升,意味着「家庭」作為構成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其角色可能日漸淡化,對本港未來社會結構發展的影響,實在不容忽視。

家庭成長是關鍵

導致時下年輕人不願結婚產子的因素,也許是多方面的,一來現今社會個人主義抬頭,年輕男女嚮往自由,不願受家庭束縛;二來香港人工作繁忙,很多人都希望趁年輕時「搏殺」,遂將終身大事推遲。為何年輕一代不願意組織家庭和生育?這除了凸顯當代風氣和個人決定外,是否真的如坊間所言,是因為年輕人對前景沒有信心?這些年輕人,當客觀條件改善之後,他們又是否真的願意成家立室呢?

我想,這種不願意成家及生育的現象,絕對不應只「賴」政府,甚至連「不孝」也是政府的責任。當然,從整體規劃上出發,作為管治政府,實應拿出一套針對未來十五年以至三十年的人口規劃方案,讓市民了解當局今後因應人口變化,在房屋、土地、就業、教育、醫療和福利等各方面的長遠措施和安排,讓大家更好地規劃未來。

不過,年輕人是否能延續傳統家庭價值觀,讓我們的後代能在家庭的關懷下成長,這並不是單靠政府政策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因為現時不管是貧是富,有些孩子可以在溫暖的家庭長大,有些卻在冷漠的空間成長;更重要的是,身為父母,你提供了一個甚麼樣的家給孩子!

梁美芬

刊於星島日報 (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