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二○一三 促和諧惠民生 (林健峰) – 評論文章

隨著所謂的末日並沒到來,我們走過了紛紛擾擾的二○一二年。新年伊始,我祝願市民身體健康、平安幸福、社會和諧穩定,同心同德,放下爭拗,攜手向前。

內耗加劇 施政難舉步

二○一二,環球經濟情況未見改善,歐美深陷債務危機與財政懸崖的困擾,香港這福地雖仍能抵受住外圍經濟的衝擊,但內部形勢卻隨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選舉,而顯得更緊張。長遠經濟發展固然未有時間和空間去探討,連基本的社會民生問題,都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拖延和打擊。可以說,行政長官和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台後,縱使有心做事,卻舉步維艱。一方面,社會的焦點,被引導致只關注到特首的僭建問題及部分官員的個人問題之上;另一方面,一些人士有意挑動矛盾,對政府施政百般阻撓,企圖令香港陷入倒退與混亂當中。當中居心何在呢?

胡錦濤主席在二○一三年的新年賀辭中,特別提到中央政府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深化交流合作,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可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才符合港人以及國家的基本利益。但香港近期內耗加劇,政府施政舉步維艱,受害的是全港七百萬市民。最令人擔憂的是,在最近的一些遊行當中,一小部分人更是舉出港英殖民地時代的旗幟,甚至高叫不是中國人的口號。這些人士在《基本法》保護下享有表達的自由,但他們的背後又有何目的呢?

逢中必反 進一步分化

香港回歸祖國十五年來,經歷過金融風暴、沙士、禽流感、經濟危機等連場歷練,有哪一次港人不是同舟共濟力挺過來;有哪一次不是中央政府給予我們強大的支援?縱然特區政府的施政存在改善的空間,市民的生活水平應該要有進一步的改善;但如若社會上的一些人士為「反政府而反」,甚至「逢中必反」的話,特區政府又如何能有效地關注經濟、改善民生呢?如若香港只是「對人不對事」,不予以足夠的包容和理性討論,香港社會則只會進一步撕裂和分化。

從元旦日的遊行中,我們聽到有支持亦有反對的聲音,但即使對政府持有不同意見的部分市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並不希望香港倒退。

市民表達的意見,相信特區政府已經聽到,亦希望市民能以多元包容和理性的態度,去督促特區政府施政,去為香港長遠發展、為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而出謀獻計。

林健峰

刊於星島日報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