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中產訴求 促社會向上流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財爺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動用三百四十億元的盈餘「派糖」,包括寬免七成五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並把上限調高至二萬元,提高子女免稅額至十萬元等,使一向感到受忽視的中產階層能夠受惠。但這些只屬一次性紓緩措施,政府必須進一步重視中產階層的訴求,設法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不合作運動」阻撓基建進度 (石禮謙) – 評論文章

自2013-2014立法年度以來,立法會通過的基建項目撥款進度較以往明顯被拖慢。與2012-2013年900億元公共工程撥款比較,2013-2014年撥款大減九成,只得36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反對派議員發起「不合作運動」,利用議事規則拖延時間,例如提出大量修訂,重複提問、提出休會待續等,造成撥款申請被拖延、積壓,甚至被擱置,不少關乎民生的撥款也因此受到影響。

擺事實 講道理 起三跑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機場第三條跑道是關乎本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建,建成後將為本港增加額外三千萬人次的客運量。未來五十年,三跑道系統將額外帶來四千五百五十億元的經濟利益。然而公布計畫以來,社會上都有一些質疑及批評的聲音。一個龐大的計畫,市民有不同意見實屬正常,但對於坊間一些混淆視聽,誤導市民的說法,政府應該通過不同渠道釐清事實,多作正面宣傳。

悼念李光耀先生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前日驟然逝世,李光耀過了傳奇、輝煌的一生,他的離開絕對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損失。李光耀的政治學說、治國理念、處世態度令人欽佩萬分,對新加坡、對亞洲留下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同時也改變了我的一生。我之所以敢於踏出學術圈,從政參政,都可以說是受到李光耀深深的影響。

聆聽居民需求 加強巴士服務質素 (黃耀聰) – 評論文章

葵青荔景山區包括祖堯邨、麗瑤邨、華景山莊、海峰花園、華員邨、浩景臺、瑪嘉烈醫院等。荔景山路是荔景山區居民重要的交通要道,早於1970年代興建的道路,以配合荔景山房屋區的發展,連接荔景邨及九華徑,以葵芳葵福路及荔枝角荔灣道為交界點。荔景山路也是往返瑪嘉烈醫院及葵涌醫院必經之路。

完善西沙公路 發展西貢北交通 (何大偉) – 評論文章

擔任鄉郊區議員,交通永遠是居民最關心及切身的問題。擔任西貢北區議員多年,曾成立「西沙公路工作小組」,推動西沙公路由70年代尾正式通車,將西沙公路貫通至沙田及馬鞍山一帶,讓西貢北居民由過往依靠水路進出,到現在可更方便、快捷地經陸路前往市區。

政府收費加價須謹慎 (李志強)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剛發布的2015/201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採納了經民聯的多項建議,提出惠及中小企、中產和扶助基層的措施。經民聯認為,今年預算案內容全面,未雨綢繆,兼顧長、中、短期發展,照顧各階層利益,廣受好評。然而,財政司司長也在預算案報告中預告,將會檢討涉及民生的政府收費,筆者認為,因收費增加,將對民生造成廣泛影響,政府應慎重行事,而在目前財政充裕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作出加費的決定?值得社會討論。

機不可失 失不再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改第二輪諮詢結束後,二十七名泛民議員聯署,揚言會以「捆綁投票」方式,否決以人大「八.三一」決定為基礎的政改方案。泛民的舉動,除了引起市民不滿,也惹來中央不滿。有傳媒引述消息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原本計畫下月四日來港出席《基本法》活動,並與泛民議員會面,但基於泛民對推動政改缺乏誠意,已決定取消訪港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