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善用海岸資源 開發旅遊新熱點(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曾鼓勵香港各界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香港作為國際都市與旅遊樞紐,旅遊業對於帶動本港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特區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促進文體旅三個範疇融合發展。

「北都」全速推進 商界靈活迎新機遇(龍漢標) – 評論文章

在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北部都會區(下稱:北都)作為香港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不僅推動本港經濟轉型,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為港商帶來前所未有之機遇,關鍵在於如何掌握創新思維,靈活應對新形勢。

打造香港成世界第四大電影節(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三月,春暖花開。月初我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回港後,近日忙於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的連串活動。今年兩會明確了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更釋放出中國堅持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賦能世界的重大信息。兩會釋放出多種政策紅利,亦為香港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啟德盛事 靈活變通(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將於下星期首次移師啟德體育園舉行,緊接其後還有亞洲巨星演唱會等國際盛事。體育與文化盛宴將在港展開,是向世界展現香港活力的黃金機會。雖早前出現些許瑕疵,不過我相信政府和園方已經溝通妥當,有合適的方案解決問題。園方需以最高標準迎接未來挑戰,應以靈活思維化解矛盾,讓盛事成為香港的「金字招牌」。

北都區發展如箭在弦 優化換地程序可達雙贏(龍漢標) – 評論文章

北都區的片區開發如箭在弦,特區政府強調必須提速、提效,加快片區發展,這亦是社會各界的共識。片區面積龐大,涉及大量原址換地申請和政府收地的程序。筆者就此議題在3月19日的立法會會議上作出口頭質詢,發展局局長回覆指,政府分別於2019及2024年在北都區首個進入建造階段的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合共收回2,498幅私人土地,涉及總面積達178公頃,補償金額高達312億元。足見這一大片且數量眾多的土地回收過程是否順暢,將關繫到北都區發展所需的時間。

善用國際化應用場景 強化香港「聯通」角色(陳祖恒) – 評論文章

今年的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等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並首度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筆者認為,香港可從多方面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以自身國際化獨特優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學兩會精神 迎香港機遇(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中央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並通過刺激消費、引領創新、穩定市場、防範風險、擴大開放等方式落實目標,既亮眼又踏實。對於香港來說,今次兩會有很多有利香港發展的亮點,各界必須深入學習和領悟兩會精神,把握正確發展方向,主動出擊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培養涉外法律人才 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全國兩會11日勝利閉幕。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日前審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推進合憲性審查、備案審查工作等是今次報告的部分重點,而積極有效開展人大對外交往,主動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亦是濃墨重彩的篇章。

北都區開發提速 建築審批宜統一窗口處理(龍漢標) – 評論文章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示特區政府會積極推動大灣區「組裝合成」建築的優勢互補,亦會研究香港與廣東省開展灣區建築標準的策略性研究。兩地的建築標準若能逐步統一,這對香港建築業和整體發展絕對是一樁好事。「組裝合成」建築技術在香港已漸趨普遍和成熟,建築的組裝配件大多在灣區工廠生產線中預製好,然後運送到香港的建築地盤進行組裝,就如砌積木一樣,將組件組裝建成大廈。「組裝合成」建築方法,既可以縮短建築時間,亦可以降低建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