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勿失良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趁着立法會休會,我到意大利及法國遊覽一番,與老朋友見見面,「充充電」。在欣賞當地的湖光山色,感受歷史人文之餘,亦順帶了解一下歐洲最新的經濟狀況。我察覺到,一些歐洲商家並未因為歐債危機而停滯不前,反而將目光投放在亞太市場,並對由中國建議的「一帶一路」策略感到興趣。

港大「逼宮」鬧劇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昨天電視鏡頭看到支持陳文敏教授做副校長的學生衝入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的畫面, 心中十分難過。眼看盧寵茂教授「被跌倒」,同學們撇而不顧,反而只顧向着委員會成員李國章等破口大罵,「可恥」!此事本身,我始終認為學生只是被推到台前,因為從學生組織角度,不應該特意為了逼校方委任某人做副校長而做出擾亂校委會的行為。

未雨綢繆彌補旅業不足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旅遊業是本港支柱產業。自由行政策實施十多年來,為香港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並提供了大量職位。近年由於訪港旅客增加,加上「一簽多行」衍生的「水貨客」問題,引起兩地居民的矛盾。近月的訪港旅客數字及消費數據顯示,內地訪港旅客的意慾有下降趨勢,消費力亦不如以往。加之「一周一行」政策逐步落實,特區政府及旅遊業界必須正視問題,尋求出路,以繼續鞏固本港亞洲國際都會及優質旅遊城市的地位。

「一帶一路」先機 你抓得住嗎?(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一帶一路」是一項由國家牽頭的大型新興經濟體概念,貫穿歐非大陸,連接東亞及歐洲經濟圈,中間的腹地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現今世界經濟漸趨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區域合作更是一個先機。在國家的牽頭下,沿綫國家可以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溝通方式,推動全面的多邊、雙邊國家、區域、經濟體合作。各行各業可以藉着「一帶一路」的平台,更加容易打入當地市場。

全城一心合力抗「鉛」(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鉛水」危機下並非互相究責的時候,社會應給予政府空間處理,讓獨立調查委員會在不受政治干擾的環境下開展工作。反對派議員堅持由立法會運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不但會令調查蒙上政治色彩,時機亦不恰當,對受影響居民亦無實質幫助。香港多年的發展軌跡告訴我們,只要團結一致,從危機找出契機,就能克服眼前的挑戰和難題。

網絡雙刃劍 言行應謹慎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隨着網絡社交媒體興起,很多人都會在網上發表意見及轉載資訊,雖然帶來方便,但亦帶來新的問題。今年四月,一位台灣女藝人自殺身亡,遺書提到她難以忍受網絡上的批評,最終選擇輕生;早前台灣粉塵爆炸案,八仙嶺山火生還者張潤衡亦因探望傷者引發爭議,甚至被指是當年山火的原兇,最終在壓力下辭職及道歉。

啟晴鉛水事件:危機處理的試金石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經常標榜香港是世界上食水最安全的地區之一,水務署一向不鼓勵巿民使用住宅用濾水器,因為一旦保養不當,濾水器反而會成為細菌溫牀。至於啟晴邨,則是近年最受歡迎和好評的新落成公屋,當時獲派啟晴邨公屋的街坊都說猶如中頭獎。偏偏,在香港這個食水安全之都的「公屋王」啟晴邨,食水含鉛量竟然超標,更禍不單行發現有居民患上退伍軍人症,弄得人心惶惶。

發債融資促「三跑」(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是關乎香港長遠發展,以及維持本港國際金融、貿易、物流中心地位的重要工程。香港國際機場目前的雙跑道系統即將達到飽和。因此,興建三跑系統已是逼在眉睫,若繼續糾纏於建不建,花多少錢建,恐怕將耗費光陰,坐失良機。

民生無小事 (李志強) – 評論文章

區議會工作繁重,除區議會大會外,尚有房屋事務、交通運輸、社區事務、康樂文化、地區設施管理、行政及財務等六個委員會及其下約20個工作小組筆者均有參與,因此必須要全職投入工作。定期到區議會出席各類會議後,筆者會回辦事處接見市民及處理區內的大小問題,辦事處內職員也會接聽街坊投訴及作出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