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政改關乎全港 莫論個人得失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為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定下框架後,社會焦點集中在框架的「鬆」與「緊」問題,泛民更指人大為普選「落閘」,即使政改方案未出台,便揚言要否決。我則認為,香港由一千二百名選委選特首,到五百萬人選特首,是中央的「開閘」方案。泛民應放眼未來,而非盲目反對。

對話不能停 界綫不能越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社會主流意見都希望「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中央和特區政府亦努力促成政制改革。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政改報告,亦快將作出決定,在這關鍵時刻,坦誠溝通,收窄分歧,便尤其重要。無可否認,社會對於如何落實普選有不同的見解。

張曉明普選五要素應重視 普選須體現均衡參與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張曉明主任提到的均衡參與原則,依我看來,其實是落實香港普選的基本要求。香港目前的政治生態,民粹愈來愈嚴重,福利主義泛濫。如果提名委員會沒有各界別、各階層的均衡參與,特別是工商界的政治參與,就會出現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和民粹主義的風險。

先實現「大我」再追求「小我」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正值政改關鍵時刻,香港卻陷入回歸以來最難以化解的政治困局。佔領中環的倡導者,不惜以違法方式威迫北京接受其普選條件。然而,他們的目標不可能達至,因為中央已明言,香港的普選必須依法辦事——那麼在《基本法》框架以外的公民提名,會有成功機會嗎?

糾纏公民提名普選遙遙無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梁振英正式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政改報告,標誌着香港政制發展「五部曲」,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在五個月的諮詢期裏,相關官員共出席了二百二十六場諮詢會及活動,收集到超過十二萬份來自不同界別的意見書。可以說,社會各界對香港政制發展的意見,都得到了充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