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認清優勢 對接灣區(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面對經濟轉型,香港必須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招商引資、推動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多方面着手,開拓經濟新增長點。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是大勢所趨,廣東省昨就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提出多項建議,其中不少看法與香港特區不謀而合,兩地未來應「拍住上」,消除兩地的投資和貿易壁壘,合力打造大灣區的金漆招牌。

商界展擔當 做烈火金剛(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北京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行的專題研討會,深入解讀習近平主席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慶典重要講話精神,寄語港澳工商界體現「烈火金剛」的堅強品質,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各界要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回應中央期望和支持,對外推廣香港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機遇,對內投入經濟建設,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

集思廣益 搞好經濟(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外圍環境複雜多變,香港亦面對各種挑戰,搞好經濟,改善民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願望,政府亦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帶領香港開拓新市場、新機遇。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政府要搞好經濟,改善民生,除了整個政府團隊努力不懈,亦要聆聽民意,才能令政策更「貼地」,更符合社會期望和發展需要。

節日魅力 注入活力(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聖誕節來到,香港的街頭巷尾充滿濃厚的節日氣氛。今年聖誕,內地旅客來港人數顯著回升。根據入境處數據,上周六(21日),已有近17萬內地旅客訪港,顯示香港旅遊復甦開始見到曙光。然而,我們不能僅依賴自然增長,還需主動進取,活用節慶契機,進一步推動本地旅遊經濟。

從容不逼 主動出擊(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加上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單邊主義亦直接影響全球,在各種不明朗因素下,世界各地的經濟及貿易往來都面對種種挑戰。「財爺」陳茂波初步估計,本財政年度綜合赤字約為1000億元。特區政府連續三年綜合帳面「見紅」,坊間難免會有疑慮,但實際上政府財政同樣是世界各地經濟體面對的問題。香港只要做好自身,主動出擊,定能帶來新經濟增長動力。

河套規劃 耳目一新(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的重要發展引擎,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香港創科發展的橋頭堡。政府剛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為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制訂清晰策略、方向和時間表。我期望政府能夠深化和細化相關產業的布局,積極吸引企業進駐,將香港園區打造成為創新科技產業的「超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