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 快馬加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展現其積極作為、務實進取的作風;其中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更是大膽、創新和有遠見。我期待政府可以做到「議而即決、決而即行」,從資源投放到吸引人才方面都有通盤計畫,包括以靈活、彈性方式全方位輸入外來勞動力,使計畫得以落實,讓市民早日分享纍纍碩果。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展現其積極作為、務實進取的作風;其中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更是大膽、創新和有遠見。我期待政府可以做到「議而即決、決而即行」,從資源投放到吸引人才方面都有通盤計畫,包括以靈活、彈性方式全方位輸入外來勞動力,使計畫得以落實,讓市民早日分享纍纍碩果。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採納了經民聯提出的100多項建議,包括填海造地、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公私營發展私人農地、撥款成立電梯維修基金等。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形容報告「整體務實進取」,推動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並著眼多項民生措施。但他指出,香港正面臨中美貿易糾紛升溫、加息周期來臨等不明朗因素,政府「仍須加速前行」,加快落實相關措施的速度,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星期三,在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一年多以來,我們見到今屆政府展現雷厲風行的管治風格,迅速落實了各項不同政策,亦敢於拆牆鬆綁,促成便利市民的措施,市民期待《施政報告》會有更多新思維回應社會訴求。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本周結束,社會各界對着「點心紙」式十八個選項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唯一的共識,可能是香港長遠需要更多土地,以滿足市民的住屋需求及長遠發展這個「阿媽是女人」的論調。作為主導角色的特區政府,理應放眼長遠,秉持己見,敢作敢為,以大刀闊斧式的氣魄覓地建屋,用實際成效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對本港造成前所未見的破壞,慶幸面對這個二十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全港市民都能安然避過一劫。對此,有人大呼好彩;有人形容是奇迹。然而,「好彩」與「奇迹」的背後,實在有賴各部門與市民的高度戒備,以及前綫人員的緊守崗位與不眠不休。
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否對全部進口中國產品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雖言之尚早,但預期中美貿易矛盾將維持一段時間,超越經濟上的角力,演變成一場「新冷戰」。任何貿易糾紛將對全世界都不利,若美國再擴大加稅範圍,中小企定必首當其衝;特區政府應抓緊形勢,做好部署,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和分散風險。
日本近日遭到超強颱風「飛燕」吹襲,多個地區受嚴重破壞,引致數百人傷亡,汽車被吹起,亦有不少建築物被摧毀。其中大阪關西國際機場水浸及停電,又因為運油船撞毀大橋,令機場要完全關閉。日本長期面對天然災害威脅,已興建了大量防禦天災的設施,但面對二十五年來最強的颱風,亦只能減低傷亡。
踏入九月,又是莘莘學子回歸校園之際。校園本是學生探求學問,認識歷史,樹立世界觀、人生觀的地方;但近年,一些校園已成為反對派培養接班人的陣地。他們宣揚「港獨」,鼓吹敵對國家,反對政府;據報,當中更不乏外國勢力的滲透和資助。對於「港獨」勢力入侵校園,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必須高度警惕,有效打擊,絕不容許「港獨」危害下一代,作出任何分裂國家及破壞國家安全的行徑。
國務院公布允許在內地定居的港澳台居民申請內地居住證,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便利。有關措施體現了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港澳居民的關顧。我期望,未來能繼續移除港人到內地發展及生活的種種障礙,如在稅制上提供誘因,以及擴大醫療券的使用範圍等,為港人帶來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
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牽頭的「土地大辯論」踏入尾聲;社會許多聲音傾向通過填海來取地,特首林鄭月娥亦表態支持填海,以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經民聯一直支持在維港以外的地方填海,我期望政府下一步能夠以創新思維,將大嶼山東部等水域填海計畫提上日程,解決住屋及經濟發展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