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企業 穩就業 助置業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星期三,在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一年多以來,我們見到今屆政府展現雷厲風行的管治風格,迅速落實了各項不同政策,亦敢於拆牆鬆綁,促成便利市民的措施,市民期待《施政報告》會有更多新思維回應社會訴求。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下星期三,在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這一年多以來,我們見到今屆政府展現雷厲風行的管治風格,迅速落實了各項不同政策,亦敢於拆牆鬆綁,促成便利市民的措施,市民期待《施政報告》會有更多新思維回應社會訴求。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本周結束,社會各界對着「點心紙」式十八個選項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唯一的共識,可能是香港長遠需要更多土地,以滿足市民的住屋需求及長遠發展這個「阿媽是女人」的論調。作為主導角色的特區政府,理應放眼長遠,秉持己見,敢作敢為,以大刀闊斧式的氣魄覓地建屋,用實際成效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對本港造成前所未見的破壞,慶幸面對這個二十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全港市民都能安然避過一劫。對此,有人大呼好彩;有人形容是奇迹。然而,「好彩」與「奇迹」的背後,實在有賴各部門與市民的高度戒備,以及前綫人員的緊守崗位與不眠不休。
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否對全部進口中國產品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雖言之尚早,但預期中美貿易矛盾將維持一段時間,超越經濟上的角力,演變成一場「新冷戰」。任何貿易糾紛將對全世界都不利,若美國再擴大加稅範圍,中小企定必首當其衝;特區政府應抓緊形勢,做好部署,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和分散風險。
日本近日遭到超強颱風「飛燕」吹襲,多個地區受嚴重破壞,引致數百人傷亡,汽車被吹起,亦有不少建築物被摧毀。其中大阪關西國際機場水浸及停電,又因為運油船撞毀大橋,令機場要完全關閉。日本長期面對天然災害威脅,已興建了大量防禦天災的設施,但面對二十五年來最強的颱風,亦只能減低傷亡。
踏入九月,又是莘莘學子回歸校園之際。校園本是學生探求學問,認識歷史,樹立世界觀、人生觀的地方;但近年,一些校園已成為反對派培養接班人的陣地。他們宣揚「港獨」,鼓吹敵對國家,反對政府;據報,當中更不乏外國勢力的滲透和資助。對於「港獨」勢力入侵校園,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必須高度警惕,有效打擊,絕不容許「港獨」危害下一代,作出任何分裂國家及破壞國家安全的行徑。
國務院公布允許在內地定居的港澳台居民申請內地居住證,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便利。有關措施體現了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港澳居民的關顧。我期望,未來能繼續移除港人到內地發展及生活的種種障礙,如在稅制上提供誘因,以及擴大醫療券的使用範圍等,為港人帶來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
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牽頭的「土地大辯論」踏入尾聲;社會許多聲音傾向通過填海來取地,特首林鄭月娥亦表態支持填海,以長遠增加土地供應。經民聯一直支持在維港以外的地方填海,我期望政府下一步能夠以創新思維,將大嶼山東部等水域填海計畫提上日程,解決住屋及經濟發展等難題。
港鐵沙中綫被揭發工程問題,政府召開跨部門記者會交代調查情況及跟進措施。政府發現港鐵提交的報告資料前後矛盾,亦有多處施工與圖則不符,港鐵至今未能作出解釋,官員直言對港鐵失去信心,並已將資料交警方跟進。同時,作為港鐵大股東的政府,亦召開董事會重組港鐵管理層,行政總裁梁國權、工程總監黃唯銘及三名總經理會辭職。
夏日炎炎,又到暑假出遊的高峰期。據旅發局資料,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突破三千萬人次,按年升超過一成,反映過去一年旅遊業暢旺。成績可人之餘,我們亦要留意來自台灣、韓國及東南亞等短途旅客人數下跌明顯;加上目前港元強勢、中美貿易戰陰霾及本港旅遊點及配套的情況仍有改善空間;當局須未雨綢繆,把握機遇,推動旅遊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