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指鹿為馬 毀港聲譽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自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以來,社會各界議論紛紛,身邊一些朋友對移交安排提出問題,我帶着他們的意見與政府商討。其後當局接納我們的意見,剔除九類涉及日常生活或商業運作的罪行,而且引渡門檻定為三年刑期以上。不過,我們認為應只處理嚴重罪行,建議門檻應定為七年或十年。

貿易戰下 減少內耗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朗普政府五時花六時變,與北京在貿易關稅的問題上拉鋸多月後,正式向價值約三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至兩成半,中國隨後亦對部分美國商品提高加徵關稅率。倘若持續高徵關稅,將動搖各個經濟板塊,香港整體的營商環境以至就業市場亦必然會受到牽連。因此,政府應在風暴來臨前積極籌謀,並與議會同心協力,急謀對策、協助企業應對外圍挑戰。

議會亂象幾時休 捩橫折曲見荒謬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這兩周出現了前所未見的亂象,緣於反對派的刻意阻撓和拉布,令《二○一九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在經過兩次共四小時會議後,依然無法選出主席,致使這個受社會大眾關注的議題,未能在法案委員會展開審議。更令人嘩然的是,反對派竟無視議會規則,自立為「主席」、自設開會通知,意圖擾亂公眾視聽,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別讓趕客鬧劇重演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正值五一黃金周,受惠於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大批旅客來港旅遊及消費,酒店入住率高達九成五,遊客區人頭湧湧,業界均期望達到「丁財兩旺」。可是,部分社會人士無視黃金周的旅遊效益,一味批評旅客逼爆現象。我認為,政府除要做好配套及分流措施外,各界亦應調整心態,不應以「一毛」去否定「九牛」。

實務考察 虛心學習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去年立法會到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職務訪問,實地到訪大灣區內二十一處,了解當地發展,參與的議員都覺得此行收穫甚多。當時各黨派議員都全情投入,認真考察,與幾位局長和當地領導坦率交流,全程氣氛良好。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由立法會主席親自擔任團長,帶領議員到長江三角洲考察,可惜幾位早前已報名的泛民議員集體退團,甚為可惜。

商界谷氣有誰知?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違法「佔中運動」已經過去五年,時至本周,法庭終於作出判決,九名「佔中」搞手、參與者及煽動者分別罪成,令他們就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接受法律的制裁。法庭的判決亦從側面反映,社會的運作有一套規章制度。即使有多崇高的理想或訴求,都需要在法律容許的框架之下進行。

空置稅須謹慎處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樓價高企,不少等買樓的市民,正憧憬政府即將推出的一手樓空置稅,能令市場供應增加及樓價回落。可是,買家們的如意算盤未必能夠打響,因為現時發展商可賣而未賣的單位不多,即使短期內加快售樓步伐,在現時市況下,又會否「大平賣」呢?影響更深遠的是,發展商日後的投地策略及建屋步伐必會更為謹慎。如果將來一手樓供應減少,二手市場又繼續受制於樓市辣招,又何以寄望樓價下跌呢?

重經濟 得民心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高雄市市長韓國瑜近日展開「情感之旅」,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和廈門,成為一時熱話。韓國瑜去年擊敗民進黨參選人,在這個「深綠」選區當選市長,外界普遍認為是因為他走遍基層了解人民需要,並提出「重經濟、輕政治」的政綱,因此得到選民支持,成為風靡全台的政治明星。

投資填海 投資未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政府日前公布「明日大嶼」計畫工程造價,初步估算約六千二百四十億元,有信心既能做到收支平衡,亦為香港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事實上,政府銳意開拓土地,承載香港人的安居夢,同時照顧到工商業發展及公共用地的需求,提升香港競爭力,絕對是物有所值。

助力工商 推動發展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本周圓滿落下帷幕。在目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我認為中央總結了過去一年的經驗,切實把握民情,緊貼民意,堅定了務實進取的發展方向;並提出了多項政策支援民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打造有利營商的環境,以經濟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香港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起到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