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人才創新增長點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近年香港經濟增長放緩,最新預測增長為百分之二點二,比起鄰近的深圳、澳門和廣州,相對遜色。周邊地區的急速增長,難免對本地部分行業造成競爭,甚至使香港區域龍頭的地位被受挑戰。過往香港一枝獨秀的領域,亦逐漸被其他地方迎頭趕上,例如航運業已落後於上海及新加坡,部分貨輪也捨香港而取深圳,使香港坐失商機。
近年香港經濟增長放緩,最新預測增長為百分之二點二,比起鄰近的深圳、澳門和廣州,相對遜色。周邊地區的急速增長,難免對本地部分行業造成競爭,甚至使香港區域龍頭的地位被受挑戰。過往香港一枝獨秀的領域,亦逐漸被其他地方迎頭趕上,例如航運業已落後於上海及新加坡,部分貨輪也捨香港而取深圳,使香港坐失商機。
早前拖延兩個半月的佔領行動,某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青年的不滿和怨氣,為社會敲響了警鐘。而智經研究中心在二○一三年曾就市民對「中產」的觀感進行調查,發現年輕人想成為中產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六十七點六,遠比其他年齡群組為高,顯示青年人對於向上流動充滿期望。
《施政報告》出爐,社會焦點還是落在土地房屋供應的問題之上,當中較具爭議的是,政府觸碰到「檢討綠化地帶土地用途」這敏感議題。縱然一些社會人士認為,本港綠化地「一幅都不能碰」,彷彿「提出都是罪」,惟面對當前的土地供應挑戰,開發低保留價值的綠化地帶,的確是「必要之惡」。
政府推出第二輪政改諮詢,泛民立時捆綁在一起,未展開諮詢就表示要集體否決。何俊仁又突然宣布再玩「中途辭職」,浪費公帑,令人費解。「行前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這是從政者要向巿民交代的事情,不容個人意志去否決香港政制行前一步的希望。
「佔中」反映不少年輕人對政治和生活不滿,引起了各界關注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我在立法會提出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機會的議案,就年輕人在就業和住屋等所面對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但結果在反對派議員的棄權和反對下,議案遭到否決。有同事感到詫異,我對他笑說:「意料之內。以反對派『玉石俱焚』的態度,有甚麼奇怪?」
在忙碌的工作之後,除了看書、寫寫東西之外,我閒時還會看電視、看肥皂劇,輕鬆看看時下笑聞。近日一有空便會打開電視,關心一下亞視的最新情況。由《四十九日.祭》、《高志森微博》,看到《把酒當歌》,還有在歲月留聲頻道重播的《天蠶變》,以及新近製作的《ATV這一家》……當然,亞視新聞、胡恩威的《香港政策組》及《我要做特首》、Micheal Chugani主持的Newsline都是我欣賞的節目。
主席,我首先多謝易志明議員動議的原議案,讓大家可一起探討這個關係香港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的重要議題。迄今,當局共進行了3次整體運輸研究。第一次,是1976年落實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第二次,是1989年落實興建包括北大嶼山快速公路、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東涌線、將軍澳支線及西鐵線在內的道路和基建設施…
新年快樂!先祝願每位香港市民身心康泰,在新的一年能事事如意。剛過去的聖誕假期,跟幾位外國朋友相聚,他們問起香港的情況。他們除讚歎香港仍然是世界上最吸引的城市之一,欣賞香港人的高效和靈活,羨慕我們便捷的交通基建和完善的社會服務,當然更少不得佩服這幾年來世界經濟環境不穩之下,香港仍然保持全民就業和豐厚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