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材偏頗惹爭議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拜讀了方景樂先生的文章,就我近期提出了一些反映家長、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對於通識教育科如何評核的憂慮作出了回應。我認為這種討論是好的開始,我之所以擔心將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政治議題作為公開考試的必答題,為的是要大家正視這門公開考試必修科現存的問題,包括師資、教材及考核的方法等。
拜讀了方景樂先生的文章,就我近期提出了一些反映家長、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對於通識教育科如何評核的憂慮作出了回應。我認為這種討論是好的開始,我之所以擔心將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政治議題作為公開考試的必答題,為的是要大家正視這門公開考試必修科現存的問題,包括師資、教材及考核的方法等。
今年的中學通識科文憑試剛剛結束,對於通識科試卷一再出現類似立法會「拉布」的政治必答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類題目具有高度政治主觀性,以及觀點比較兩極化,列為必答題並不恰當。亦有不少學生擔心一旦考生的政治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是否會影響評分。
這陣子,象徵和平與快樂的黃色巨鴨,在維港泊岸,風靡全港市民。遊人接踵摩肩前往「朝鴨」,傳媒爭相報道,facebook被洗版,就連商販售賣的紀念品及膠鴨公仔,都被搶購一空。
今年的中學通識科文憑試剛剛結束,對於通識科試卷一再出現類似立法會「拉布」的政治必答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類題目具有高度政治主觀性,以及觀點比較兩極化,中學生別無選擇必須表明態度,並不恰當;並且擔心一旦考生的政治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是否會影響評分。
最近,本港股壇教父李福兆重臨香江,提及本地華資券行對奠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謂貢獻良多,的確發人深省。試問中小券行又怎會把這麼多年來華資所辛苦建立的基業毀於一旦?但目前他們均對前景出現了信心危機,試問這又是誰有份一手促成?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代表團最近訪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與訪京團會面時指出,本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
隨著祖國近年發展神速,一些內地的重要城巿,發展更是直迫香港,令香港不時都有會否被邊緣化之歎。而且,放眼海外,歐美諸國以至與我們靠近或相類的韓國或新加坡等地,無不設法加強競爭力,以求徹底擺脫金融海嘯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香港近年的政治生態愈來愈扭曲,幾乎任何事情都泛政治化,現在連向四川災區捐款,都可以當作政治議題大做文章,實在讓人寒心。其實香港並沒有經歷過重大的政治運動,真正經歷過的人,對這種「大事小事都變成政治問題」的做法非常反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最近在接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時指出,香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應引起香港各界的高度警覺,認真思考。他又指出,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
上周末,我和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的成員訪京,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的接見。委員長認為,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的首要任務,離開經濟發展,一切都是空談。只有不斷促進經濟的發展,才能不斷改善民生。這與我們經濟民生聯盟成立的宗旨「工商帶動經濟、專業改善民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