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通識科評核應更「陽光」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今年的中學通識科文憑試剛剛結束,對於通識科試卷一再出現類似立法會「拉布」的政治必答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這類題目具有高度政治主觀性,以及觀點比較兩極化,列為必答題並不恰當。亦有不少學生擔心一旦考生的政治立場與閱卷員不同,是否會影響評分。

筆者一直認為通識科:不「必修」、不「必考」、不「必計」。試想一下,如果通識科「必修」,就必須面對如何評核的問題,評核離不開「必考」,考試的成績勢必影響學生升學,因為通識科已成為大學收生的「必計」科目。

筆者歡迎自稱參與公開考試評核二十年的廖國雄先生,與我討論通識教育的問題,就通識教育科公開考試是否應該設必答題進行辯論。不過從其文章看來,他似乎並不願意聆聽家長、學生及其他教育界人士的意見,難怪通識科考卷仍脫離不了迷信考試的厄運。

在新高中加入必修的通識教育科,是希望學生有多元化的教育,幫助他們聯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概念,並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現時新高中通識科共有六個單元︰(一)自我與個人成長、(二)今日香港、(三)現代中國、(四)全球化、(五)公共衞生、(六)能源科技與環境。既然通識科有六個單元,為何唯獨將其中一部分的高度政治主觀性議題作為必答題?既然通識科以提供「全人
教育」作為教育目標,為何一再將政治議題作為考試的主軸,而不是全面考核學生在德育品格、公民責任、道德價值、領袖才能等方面的素養?根據廖先生的邏輯,傳媒早前也廣泛報道了親生子連同好友肢解父母的反人倫慘案,為何人倫教育不被列為必答題?

筆者並不反對中學生進行政治思考,反對的是填鴨式教育,偏頗的填鴨式教育,偏向政治的填鴨式教育!無論是探討政治議題,還是探討其他議題,學生必須在一個輕鬆自由的環境下進行,為何一定要設必答題?必答題為何一定要是這些有高度政治爭議的題目?

廖先生為何一定要盲目相信要有必答題?當然,我們的教育當局並未脫離填鴨式教育思維,正正也是筆者反對通識教育以傳統學科的方法來考核的最大原因。

為何不信陽光政策

廖先生不但為通識科政治必答題辯解,而且他也為擬卷及評卷人士的身分保密制度護航。他又不諱言若要公開擬卷及評卷人士的身分是會「製造貪腐」、「製造商機」、並將所有批評通識科的人詆毀為「那些說三道四的本土『扮教育』人士」。通識科的原意不是要培養理性思辨能力嗎?試問,在現時樣樣要民主,事事講究透明度的香港,為何通識科的評核需要遮遮掩掩,神神秘秘,難道將擬卷及評卷人士的身分攤在陽光下,不會更好地接受公眾的監督,反而是一個負累呢?廖先生在文章中一邊指批評通識考試科的意見是對評審員「最大侮辱」,一邊卻認為其身分一旦曝光便必會導致「貪腐」、考試資料外泄,這種不信任難道不是對評審員的定力,抱負、人格及操守更大的侮辱嗎?其實,評審員身分公開受陽光政策監管,才能更好減少貪腐等問題。現在已出現的
不爭事實是,學生科科要補習,通識科已早被「補習天王」看中了;不但是學生,甚至連家長也紛紛要去補習。

因為通識科要考試,才是製造了不少「補習天王」的商機的真正原因。因此,為了堵塞「補習天王」利用通識科創造的無限商機,廖先生應該同意我,以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其他人的意見,重新檢視通識科是否一定要設必答題,或列為公開考試的必考科目,繼而想想如何令通識科不要通過考試去強逼學生學習,不是嗎?

對於廖先生的長篇大論,筆者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何以一位「資深」通識科老師會漠視通識科「全人教育」這個教育目標,偏偏迷信以考試必答題方式,並獨沽一味「硬銷」政治議題?原來廖先生並非普通的人,他是前通識教育高級課程主任,這就能解釋為何他的文章對於市民對通識教育的批評如此抗拒了!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