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發展新興產業延續香港優勢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代表團最近訪京,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與訪京團會面時指出,本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此,本人和經民聯仝人十分認同。在立法會就二○一三年《施政報告》及預算案進行辯論時,本人先後發言指出,在產業發展方面,儘管特區政府提及一些措施,鞏固四大支柱產業,發展其他新興產業,卻未能顯示當局的長遠眼光,制訂具前瞻性的產業政策,令有關業界相當失望。

條件適合網絡經濟

究竟香港長遠適合發展甚麼產業呢?我和不少專業界別朋友都認為,創新科技是其中一項香港必須努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世界各地對創新科技產業的積極投資,造就了一批高增值的明星企業,例如,美國的蘋果、微軟;韓國的三星;中國的華為、騰訊等。國家「十二. 五」規劃又把科技創新提升至重要的戰略地位,為香港把握相關的發展機遇,提供了較佳的外部環境。

當然,產業發展更要講究內部條件的配合。香港有優良的法治,知識產權和資訊自由獲得充分保護,也有先進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設施,很適合發展科技產業和網絡經濟。同時,科技產業也可以提升香港其他產業的競爭力。例如,發展數據中心有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區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因此,特區政府應加大投資科研,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商品產業化,產業國際化」。政
府要以更靈活的政策措施,吸引業界擴大科技基建投資,完善移動互聯網和擴展區域數據中心。政府也要有促進區域合作的策略,推動本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攜手建立本地與珠三角的科技產業群,發揮香港「科技研發、科技轉移、科技管理、科技融資」的優勢。否則,香港只會滯後於人。

為了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特區政府必須制訂具體的科技政策和策略,以配合本港長、中、短期的發展需要。業界倡議的政策措施包括:(一)完善科技基建,建立普及的高速網絡;(二)增加政府及企業的科技投資,並以兩倍或三倍的扣稅優惠,鼓勵企業投資科技研發,逐步提升科技投資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三)培育本地科技企業,為科技業界提供足夠土地以供發展;(四)政府採購政策應鼓勵本地科研,參考其他地區包括一些世貿成員的相關經驗,帶頭應用本地研發的科技產品;(五)改善目前科技研發資助的審批機制,幫助業界更容易取得各類政府資助,包括擴大「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畫」的適用範圍;(六)完善目前的投標機制及合約條文,適當分拆投標項目,顧及大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讓本地工程、科技專才和產業界得到更多參與和發揮的機會。

增撥資源鼓勵新血

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但科研水平在國際上有相當地位,有世界級的科研專家,亦有國家級的實驗室。可惜政府對這些成就的宣傳不足,一般市民對此認識不多。香港要走向知識型經濟,政府必須增撥資源,多作宣傳推廣,以改變社會上「重財技不重科技」的風氣,鼓勵新一代投身科技行業。

我認為,特區政府既要設法鞏固四大支柱產業,更要致力推動新興產業,活化傳統產業,才有望提升整體競爭力,延續香港優勢。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