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拉布」 基建發展才有活路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繼續就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進行馬拉松式辯論,第四項合併辯論涉及發展規劃、土地、房屋、工程等議題。反對派議員為了「拉布」,在本環節合共提出106項修正案,包括許多不合情理的修訂內容。我作為工程業界的議會代表,必須予以駁斥,以正視聽。
立法會繼續就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進行馬拉松式辯論,第四項合併辯論涉及發展規劃、土地、房屋、工程等議題。反對派議員為了「拉布」,在本環節合共提出106項修正案,包括許多不合情理的修訂內容。我作為工程業界的議會代表,必須予以駁斥,以正視聽。
隨着前任警務處處長曾偉雄退休,警隊高層迎來一次新舊交替。在去年佔領行動後,警察與激進示威者之間的摩擦仍偶有發生,部分人士更出言不遜,侮辱警察,警民關係處於較為緊張狀態。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個年輕人的故事:1966 年,年僅30 多歲的高錕發表論文,指出以玻璃纖維製造的光纖遠距離傳送信息,速度之快會為通訊事業帶來一場革命,當時高錕連申請研究基金都有困難,但他從未放棄,時間最終證明高錕是正確的。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坐擁八萬多名會員,是香港會員人數最多,規模最龐大的教師工會,立法會教育界別唯一一個議席亦由教協代表出任。故此不難理解,公眾會將教協在政治事件的取態當成全體會員以至整個教育界的立場。但近年教協愈來愈政治化,立場更是愈來愈激進,例如通過偏頗的通識科教材向學生及其成員教師宣傳違法活動,甚至散播港獨思想。
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案,即將交立法會表決,近一段時期,多位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分別落區宣傳2017年的普選方案,爭取市民的支持。筆者亦於4月28日及5月5日兩次落區,向市民派發單張,宣傳普選,筆者認為,這次的普選方案,既按照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框架辦事,又盡可能擴大民主成分,是一份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好的普選方案,值得香港市民支持,為香港的前途,我們應該支持通過這一方案。
正當香港普選進入歷史性關鍵時刻,而社會上對落實普選表現出一種悲觀情緒的時候,張曉明以中央駐港機構最高代表的身份發表題為《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的長文,特別強調「制度自信」,不僅反映了中央對普選問題的思路,而且顯示了中央對落實香港普選有信心,這對香港當前的普選討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政改方案出爐後,政府問責團隊馬不停蹄落區宣傳政改、聆聽民意,卻多次遇到反對派惡意狙擊,甚至出現被辱罵、推撞的混亂場面。在這樣的氣氛下,試問官員怎樣與市民正常溝通?
隨着政改進入關鍵時刻,泛民仍堅持會否決以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為基礎的政改方案。通過政改,不僅是一個政制發展的問題,更關係到社會民生的發展。近年來,政府推動政策舉步維艱,縱使建議推行的新政策擁有民意支持,但激進泛民議員又聲稱自己代表大部分民意,大搞「拉布」抗爭。這種各有各說的情況,令政府施政上困難重重。
坊間常說香港中產是受到忽略的一群,到底情況有多嚴重?過去一段時間,本人於社區接觸不少居民,聆聽他們不同的訴求,從中得知道不少中產人士所遭遇到的問題,令我深深體會到中產面對的難處。
政府在已公布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的具體建議,為特首參選人設立寬鬆的「入閘」門檻並有上限、提委會維持現行選委會界別分組和產生辦法,以及普選階段設單輪投票等,均與經民聯建議相符,我們對此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