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拉布攬炒 罔顧經濟民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香港過去大半年經歷了持續的極端暴力示威的衝擊,最近又碰到新冠肺炎的打擊,經濟民生受到重創,百業蕭條。大家都十分期望特區政府團結各界齊心抗疫的同時,也要致力重振經濟和加強本港的競爭力。令人無奈和慨歎的是,反對派議員拉布成癮,完全罔顧經濟民生艱困,連關係全港市民福祉的財政預算案審議都要刻意阻延!
香港過去大半年經歷了持續的極端暴力示威的衝擊,最近又碰到新冠肺炎的打擊,經濟民生受到重創,百業蕭條。大家都十分期望特區政府團結各界齊心抗疫的同時,也要致力重振經濟和加強本港的競爭力。令人無奈和慨歎的是,反對派議員拉布成癮,完全罔顧經濟民生艱困,連關係全港市民福祉的財政預算案審議都要刻意阻延!
有人說,我們的黃金中年一代,是在英國殖民管治下的香港長大的,但是,我們一直不會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一直明確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相反,目前年輕一代,都是在回歸祖國,在香港特區下成長,他們卻是目前反政府、反社會運動的主力。為甚麼會這樣?
縱火、刑毀商店、擲汽油彈、火燒活人、自製爆炸裝置、群毆異見市民、襲警等,在反修例風波發生前,相信很多香港市民都以為這些超越道德底綫的恐怖主義行為,幾乎不會發生在高度文明的香港。然而,一連串極端示威活動,暴露了香港教育的問題,令幾代年輕人成為教育紕漏下的受害者。
近日本港疫情漸趨緩和,政府亦開始逐步放寬部份防疫措施。酒吧、戲院、健身中心等部份場所今日重開,中小學將於稍後分階段復課。當然,仍然要遵守衞生指引,做好防疫。見到市面得以逐步恢復商業活動,市民開始重回正常生活,經濟黑夜總算漸露曙光。
新冠肺炎令香港經歷有紀錄以來最差的經濟衰退,亦為市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但果斷遏制了疫症蔓延,香港已逾兩星期沒有本地個案,相信已經有效阻止社區蔓延,保障市民健康。在政府抗疫措施和市民同心防護的努力之下,我們經歷了「短痛」,避免醫療系統崩潰、疫症一發不可收拾的「長痛」,政府已開始調整抗疫策略,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
下星期日就是母親節,由於疫情有緩和迹象,香港已連續10多日沒有本地確診個案,很多食肆和花店都希望能在今個周末多做點生意,但反對派卻選擇在母親節當日舉辦大遊行,不但大大增加了傳播疾病的風險,更令原本想出外用餐消費的家庭,因為擔心遊行又會變成騷亂而取消外出,有如向全港商戶澆了一盆冷水。
有小學教師早前在網上教學影片中稱,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為消滅鴉片才發動戰爭」。事件引起各界憤慨,教育局表示會嚴肅跟進;涉事學校亦承認教學內容不正確,並已向家長發信道歉。
社會動盪,疫症蔓延及經濟衰退正在香港上演。失業率持續攀升,公眾信心處於谷底。市民既不安又不滿,口罩下的面容鮮有笑容,市面可說是一片慘淡。然而,更可怕的是特區議會失效,政府管治茫然不知所措。
政府日前宣布,內地入境人士強制檢疫令延至六月七日,但會放寬商務人士及學童往來兩地的安排,容許他們豁免十四日檢疫。我樂見政府接納本人建議放寬有關措施,當局下一步工作宜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往後安排,如果疫情持續受控,應逐步取消有關檢疫令,並部署恢復經濟的各項措施。
立法會批出一千三百七十五億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後,恢復審議《財政預算案》,當中包括最受關注的全民派發一萬元,還有多項惠民紓困措施,例如退稅、免差餉、綜援雙糧、公屋免租一個月、補貼商戶電費等等。可惜仍然有反對派議員以反對增加警隊撥款為由,意圖「攬炒」整份《預算案》。放眼全球,朝野放下分歧攜手抗疫是理所當然,唯獨香港的反對派仍然不知分寸,在百業待舉的關頭仍然落井下石。有這樣的反對派,香港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