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檢疫規定宜靈活處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近日再出現未知源頭的新冠肺炎個案,打破十五日零感染的紀錄,而且屬於同一社區的小型爆發,令人憂慮。各種減少聚集的規定因而要再次延長,市民亦要提高警覺,謹慎防疫。

  全球確診個案突破六百五十萬宗,有不少醫學專家,包括鍾南山教授,都認為病毒不會突然消失,我們要適應與病毒共存的日子。人總要繼續生活,經濟活動也不能完全停止,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要適時調節,盡量減少對生活的影響。限制措施無可避免,但亦應理解不同人士的實際需要,視乎疫情靈活處理。

三地互認健康碼跨境通行

  我一直向粵港澳三地反映,爭取豁免有需要人士毋須強制接受檢疫,發揮三地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健康證明和檢測結果互認安排。現時廣東省與澳門均有健康「綠碼」,評估市民的健康風險級別,在此基礎上得以讓兩地居民有限度通行。香港亦應盡快設立健康碼系統,供市民接受病毒測試,對通過檢測者發放「綠碼」,並實施三地互認,促成跨境通行。

  對於檢疫令要延長,有朋友向我表示無奈,又講述他們面對的困難。現時有二十多類人士可獲豁免,但執行上仍有可改善空間。例如上市公司董事只能因舉行股東大會獲豁免,其他業務運作需要卻不被接受,但科研公司的人員卻可前往內地監督研發工作。又例如會計師可往內地進行審計工作,但銀行處理貸款申請,要派員實地視察申請者在內地的資產,卻未獲豁免。此外,跨境轎車接送服務亦有實際需要,但司機不獲豁免,對用家和行業來說都是損失。

  我認為只要能達到防控疫情的目標,其實可以進一步放寬豁免範圍,讓有實際需要過境的人士能成行。當然,健康證明是必不可少,申請人要通過病毒檢測,申報居所和活動範圍,並要接受醫學監測。

  此外,我們亦要繼續提升本地防疫的軟件硬件實力,包括提升病毒測試的數量,內部總結抗疫經驗,檢視保護裝備的庫存量,並加強前綫人員對病毒的認識和訓練。在「後新冠時代」,我們要適應時鬆時緊的新生活模式,但亦不能掉以輕心,浪費幾個月來的抗疫成果。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