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 5:政制、管治及人權 – 發言 (林健鋒)

代理主席,無可否認,香港的政治生態、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不少改變。有人說現在的政治新聞一如娛樂頭條般精采,每天都有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人聲稱事情有內幕,又有人自稱知道這樣、知道那樣,但天知、地知,很多消息我也是每天看完新聞報道才知。

《財政預算案》獻計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這三天正進行《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議員對《施政報告》有不同意見,有些議員把《施政報告》批評得一文不值。也許,《施政報告》未能即時解決一些眼前問題,但特首整體描繪未來五年治港藍圖,提出不少長遠規劃及措施,個人認為《施政報告》是值得支持的。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4:環境、能源事務等 – 發言(盧偉國)

上屆特區政府本來希望在香港整體環境保護有所建樹,結果由於種種原因,雖然個別指標例如維港水質方面有所改進,但總成績表未如理想。在「減廢、回收、妥善處理廢物」幾方面都沒有多大進展,在空氣質素改善方面更不合格。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2:房屋、基建、規劃及發展 – 發言 (盧偉國)

行政長官的《2013年施政報告》嘗試繪畫出香港未來的城市規劃藍圖,在短、中期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方面,提出十項措施;至於長遠增加土地供應,則包括落實新界東北等新發展區、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開拓岩洞和地下空間的發展等,我基本上是支持的。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2:房屋、基建、規劃及發展 – 發言 (梁美芬)

首先回應一下陳偉業議員剛才提到,我曾指香港殖民地政府當年是採用“摸着石頭過河”的政策理念。在彭定康年代,我當然不是當時的立法局議員,但我1985年在大學修讀政治及行政學系三年級時,曾拜讀前立法局主席黃宏發先生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形容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的公共政策是“摸着石頭過河”,相信這說法亦已被很多人廣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