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2013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環節 5:政制、管治及人權 – 發言 (林健鋒)

代理主席,無可否認,香港的政治生態、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不少改變。有人說現在的政治新聞一如娛樂頭條般精采,每天都有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人聲稱事情有內幕,又有人自稱知道這樣、知道那樣,但天知、地知,很多消息我也是每天看完新聞報道才知。也許我們也應該“擔定櫈仔”, “坐定定”地一面“剝花生”, 一面等看好戲上演。很多市民告訴我,立法會就好像一個戲棚,但平心而論,這些戲是否我們所樂見? 這些戲所帶來的影響,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是否有所幫助? 我們真的希望看到特區政府管治失衡、社會不穩這種戲碼嗎?

代理主席, 新政府上台7個月, 多項政策措施均引起社會不同回響。目前,“雙非孕婦”、奶粉短缺、“水貨客”等問題迫在眉睫,而施政報告的推行, 2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應如何幫助市民, 亦需要一眾官員落力構思,將政策落實。不過,市民的焦點卻只集中於特首的僭建問題,以及其他與施政並無太大關係的問題上,而一眾官員亦須走遍香港, 作出不同解釋, 回應查問, 疲於奔命。

我們明白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施政要求,是希望施政報告能集中火力,規劃藍圖,解決市民最感關注的問題。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施政報告發表前所作調查顯示,市民認為施政報告最需要處理的重點問題, 首推房屋, 佔91%; 其次是醫療政策, 佔88%; 第三是社會福利, 佔87%; 以及第四是經濟發展, 佔86%。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1月3日進行的類似民調則顯示,市民認為最須優先處理的是房屋規劃和民生福利,所佔比重分別是26.8%和20.8%,經濟發展和醫療衞生緊隨其後,分別佔13.2%和10.8%。因此,可以看到施政報告亦在房屋、醫療、福利及經濟發展上花了頗多篇幅,並提出不少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作出短、中、長期的規劃。

眾所周知, 房屋和樓價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政策提出後,我們應公平地評估其可行性,給予中肯的意見,提出不足之處,給予空間讓有關政策在陽光下推行,而非為反對而反對,一沉百踩,把特區政府及公務員隊伍用心制訂的政策批評得一無是處。

代理主席,在我剛才提及的兩項民調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市民希望施政報告首要解決的是經濟和民生等問題,政制發展的排名則位居這些問題之後。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政制發展並不重要,特別是目前已有普選時間表,如何朝這個目標進發亦是重要的一環,需要市民廣泛參與討論。

然而, 正如該兩項調查所得的結論顯示, 市民希望優先處理房屋、福利及經濟發展問題。因此,經民聯認為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迫在眉睫的經濟和民生難題, 不可本末倒置。

代理主席,其實政制發展帶來的爭拗,特別是如何邁向普選,大家都能想像得到必然會引起社會的很多爭議。特首近日表示, 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會按照已公布的藍圖及時間表規劃, 不會有任何變卦或倒退。政府會在這4年內充分諮詢、醞釀及立法,但短期之內的工作必須分清緩急先後,所以政府會優先處理房屋及貧窮問題。

既然特首有這個保證,我們同意他的鋪排,應先處理好眼前的問題,緩和社會氣氛,着力解決本港的深層次矛盾。雖然未必可以一步登天,但今次的施政報告最低限度已朝着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滿足市民的願望及利益,以及有穩健的基礎處理政制諮詢, 達致共識, 推動香港向前發展民主。

代理主席, 我十分認同施政報告結語部分中第199段的內容, 當中說明“民生和經濟不可偏廢。改善民生必須靠經濟發展, 促進經濟發展就是為了改善民生,民生改善就可以為香港社會提供更安穩的營商環境”。

經濟和民生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這亦與經民聯的理念相近。我們希望特首能按照他所寫的, 寫得出, 做得到。

代理主席, 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