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期恐添巿場波動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下周一(8日),香港股票巿場將會展開新的一頁,在每個交易日下午5時至11時,增設收巿後期貨交易時段(俗稱夜期)。對於中小證券行而言,這儼如一根雞肋,正是食之無味,又不可輕言丟棄。但而一眾散戶就要格外留神,留意夜期會否增添巿場的波動。
下周一(8日),香港股票巿場將會展開新的一頁,在每個交易日下午5時至11時,增設收巿後期貨交易時段(俗稱夜期)。對於中小證券行而言,這儼如一根雞肋,正是食之無味,又不可輕言丟棄。但而一眾散戶就要格外留神,留意夜期會否增添巿場的波動。
香港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城市,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食物都依賴進口,如果碼頭工潮得不到妥善的解決,全港市民都會受到影響。作為市民的一分子,我期待勞資雙方應在合適的場合加強溝通,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不過進一步加深了解,放下對抗的情緒,更能彼此體諒對方的處境,各退一步,自然海闊天空。
多年來在資方、勞方、管方和政府的推動下,香港建造業的職業安全水平本已大幅改進,但近期地盤嚴重意外不降反升,令人痛心。鑒於本港未來有更多的大型工程展開,探討保障職業安全和提升地盤工業安全的水平,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
成立不到半年的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以「工商帶動經濟,專業可改善民生」為宗旨,更在立法會中擁有7票,成為立法會第二大政團。經民聯主席梁君彥強調,根據《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定,香港政制發展都是朝向直選,經民聯會決心參與,「未來一定會用『經民聯』支旗去直選」。
俗稱「地溝油」的餐廚廢棄油脂在內地早已臭名昭著,甚至已成為一個地下產業,屢禁不止。據報道,內地每年「地溝油」食用量高達三百五十萬噸,約佔全年食用油消費量約一成四,情況十分惡劣。若然了解「地溝油」的回收、製作過程,無不毛骨悚然,難怪港人聞風色變。
現時本港仍有一些大型發展項目,尚未動工,這些項目包括西九文化區,以及啟德發展區。我們可否在規劃上作出靈活變通,研究發展地下空間,興建地下商場或者商業城?
雖然本港不時均會有輿論批評香港的經濟出路過於狹窄,不應偏重於金融地產等龍頭行業,這本來都是無可厚非,因為尋求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始終是一件好事。只是,在新的優勢還未建立起來之際,如何保住現有優勢,我認為是不容大家忽視的,尤其若我們看到有深圳中環外號之稱的「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的發展,就不免令人感到有點心寒。
廢食油在內地稱為「地溝油」,含義相當廣泛,既指從地溝的廢棄食物或殘渣中提煉出的油,也包括餿水油、萬年油等。近年,中國內地有不法之徒將「地溝油」加工處理,翻用為食用油,危害公眾健康,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不少住宅屋苑在物業管理問題方面出現連串紛爭,成因各有不同。有時候是因為小業主無法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法團”); 有時候即使成立了法團,但卻缺乏有效的支援和監管;有時候是業主或法團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出現爭拗,甚至陷於官司訴訟。由於物業管理涉及不同的持份者,包括發展商、業主、法團或其他居民組織,以及物業管理公司, 因此, 這類糾紛往往難以解決。
主席,古語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在古代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便要先治理好一個郡縣。放諸現代的香港,要社會安定,一定要管理好社區;要管理好社區,便一定要先將自己所居住的大廈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