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慎防後有追兵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雖然本港不時均會有輿論批評香港的經濟出路過於狹窄,不應偏重於金融地產等龍頭行業,這本來都是無可厚非,因為尋求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始終是一件好事。只是,在新的優勢還未建立起來之際,如何保住現有優勢,我認為是不容大家忽視的,尤其若我們看到有深圳中環外號之稱的「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的發展,就不免令人感到有點心寒。

前海發展進度神速

深圳市政府是於2010年積極構想將前海建設成為「珠三角的曼哈頓」。據深圳當局所披露的規劃內容,前海的總發展面積為14.92平方公里,劃分為三大區域,包括發展金融業的桂灣片區,科技、現代服務及文化創意的荔灣片區,以及涉及物流供應鏈服務的媽灣片區,預料前海在2020年全面落成後,可帶來65萬就業人口及可供15萬人居住。預計到了2020年,前海GDP總產值預計將會高達1500億元人民幣,即每平方公里產值將會高達一萬元人民幣。

就我上周末再次實地參觀的感覺,前海的發展進度的確十分神速,深圳當局是抱有很大的決心去達致既定的目標。換言之,香港極有機會,在繼國際重要貨櫃碼頭港之後,在我們引以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遇上後有追兵的格局。故我們的金融服務業,也必須好整以暇,不斷創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和轉型,以迎接已擺在前路的挑戰。

金融業嚴重向大行傾斜

俗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偏偏本港股巿主板巿場的巿值,由97年的3萬多億,升至去年底的近22萬億元,但C組中小經紀的數量由當時的三分天下(佔三成六),跌至現時只有約一成,只剩下400多家;但65家中型和大型金融機構的市場佔有率卻升到近九成。由此可見,金融服務業行內已嚴重向大行傾斜。

問題是中小券行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其實是與政府的政策有莫大的關係;因為政府往往迷信大就是好、大就是安全,卻漠視維持巿場健康和均衡發展的重要性。例如,在2003年取消最低佣金制之後,政府又任由資本龐大的銀行界進行掠奪性的削佣手法,部分更以零佣金吸客,搶奪巿場佔有率,已造成不公平競爭。故政府政策要訂得公平些,讓業界有一個合理的競爭環境和生存空間。

此外,香港應進一步發揮稅制及法制的優勢,善用國際經驗及技術,協助香港金融服務界的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前海及南沙的發展過程,並要時刻謹記後有追兵,積極向前發展才是。

(刊於 經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