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互諒互讓 解決工潮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航運物流業一直是本港的支柱產業,所謂一興百旺,一個行業的興盛能帶動其他經濟活動,碼頭業務能為貿易公司帶來商機,也養活了不少其他相關從業人員的家庭。然而近年面對周邊港口的競爭,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排名已從世界第一降至第三,競爭力下跌。政府應居中調停免雙輸 過往香港物流業的成就有賴商家和工人共同努力,但近年環球經濟不景,本港的出口貿易受到很大影
響,加上各樣經營成本上升,資方的營運亦面對很大壓力;與此同時,碼頭工人的辛勞亦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的工作是貨櫃碼頭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人期望有適當的待遇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一旦外圍經濟逆轉,甚或碼頭的日常運作受到工潮的長期影響,令船隻使用周邊的港口或減少來港,則會導致進出港貨量減少,工人工作量減少,如是者對勞資雙方來說都是雙輸的局面。

其實,勞資雙方都各有難處,有着唇齒相依的關係,在目前這個困難的時期,更應心平氣和地溝通,互諒互讓。在目前的形勢下,政府亦應扮演居中調停的角色,將其他碼頭公司和相關的外判商等不同持份者也帶到談判桌,在理性環境之下溝通,解決目前罷工、影響碼頭運作等等逼在眉睫的難題。

時間就是金錢,香港過去一直以效率見稱,如若碼頭的正常運作不能恢復,不知道會導致多少家進出口企業受到影響,也不知會對中小企造成多大的損失,當中損失的不僅僅是碼頭公司、工人和企業。

勞資雙方宜「有傾有講」

香港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城市,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食物都依賴進口,如果碼頭工潮得不到妥善的解決,全港市民都會受到影響。作為市民的一分子,我期待勞資雙方應在合適的場合加強溝通,意見分歧在所難免,不過進一步加深了解,放下對抗的情緒,更能彼此體諒對方的處境,各退一步,自然海闊天空。

勞資關係是工商界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其實只要「有傾有講」就自然能解決。但今次工潮有見團體和政客刻意將其放大化、政治化,甚至上綱上綫到階級抗爭的地步,以求在事件中爭取曝光,為自己增加政治本錢。對政客而言,只是動動嘴皮漫天要價,不論結果如何也沒甚麼損失,但工人卻要將自己的生計押上,香港的經濟亦蒙受一定風險,現在關係鬧到劍拔弩張,最終得益的是誰?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