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議會秩序 聚焦經濟民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清晰列明了香港立法會議員因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擁有並行使主權、尋求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不符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香港特區政府根據有關決定宣布4 位立法會議員喪失資格。

愛國者治港合情合理合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港澳辦、中聯辦均發聲明,指人大為規範和處理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具有不容挑戰的權威性,兩辦聲明同時強調,鄧小平早就指出,「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是一個社會公民所須懷有的高尚情操。愛國情操既有感情,亦有理性,是法、理、情的辯證統一,是一個公民構建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來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都能找到強有力的法理依據。因此,熱愛祖國是港人所須懷有的高尚情操。本文將從公民層面、政治層面和法律層面三個維度對應有的愛國情操進行分析闡述。

勿被牽着鼻子走 促強制全民檢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赴京,正值大埔發生社區小型爆發,因此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接見她時將話說得很白:「希望香港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特首向傳媒承認香港「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能達到一個可以解除14 天檢疫安排的標準」,希望給予內地更大信心,意味特首赴京爭取港人回內地豁免檢疫一事上無功而回。筆者毫不感到意外。

經民聯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決定
盼匡正議會秩序 聚焦振經濟保民生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11日)通過關於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決定,清晰列明確保立法會議員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香港特區政府根據有關決定宣布4位立法會議員喪失資格。經民聯認為,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劃定了底線,立下了規矩,有利於匡正香港立法會秩序,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雙循環發展香港要爭氣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特首本周到訪北京,與多個中央部委商討促進香港參與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支持香港經濟復甦的措施,並會到廣州和深圳商討聯手推動大灣區建設和深港合作。特首帶着社會各界的期望上京,市民尤其關心兩地恢復通關的問題。跨境通行對香港甚為重要,無論是工商活動,抑或探親旅遊,市民都希望能夠手持綠色健康碼過境,毋須接受強制檢疫,即使未能全面通關,亦應爭取局部通關。

北上門檻高障礙多 冀助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
經民聯倡建「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

經民聯今日(5日)召開記者會,率先提出構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單一通行證」制度,並圍繞該制度提出十大建議(詳見附件),以創新金融機制和監管模式,打造資金在大灣區流通的「高速通道」。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冀透過推動建議幫助香港業界開拓大灣區業務,又加快推進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為國家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香港新機遇:實現「雙接軌」 對接「雙循環」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十四五」時期處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局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五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不僅規劃了國家未來5至15年的發展目標,而且指明了香港未來發展方向。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應發揮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雙接軌」優勢,把香港打造成對接「雙循環」的重要橋頭堡。香港應該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抓手」,參與「十四五」規劃:一方面,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提高大灣區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發揮優勢,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金融與專業服務的功能平台。

經民聯歡迎粵港簽57項合作
促助工商專業界融入國家發展

特區政府宣佈與廣東省政府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共同推進涵蓋八大主要範疇的57項措施。經民聯認為,面對疫情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香港要提振經濟,必須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好機遇。要實現這個願景,還需要粵港澳相關政府部門和業界繼續攜手合作,落實配套政策措施。因此,經民聯非常歡迎粵港兩地簽署落實有關協議,進一步深化粵港兩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