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區發展方案 – 書面質詢 (梁美芬)
本人接獲深水埗居民求助。他們認為深水人埗密集、高樓林立,政府卻在作為該區唯一通風口的第6號地盤興建「一排式」的高層大廈,勢必造成屏風效應,影響當區的空氣流通和環境。
本人接獲深水埗居民求助。他們認為深水人埗密集、高樓林立,政府卻在作為該區唯一通風口的第6號地盤興建「一排式」的高層大廈,勢必造成屏風效應,影響當區的空氣流通和環境。
最近,教協製作了一批關於「佔領中環」的教材,供通識科自行選用。該教材用超過四分之一的篇幅,詳盡介紹戴耀廷教授的「佔中」行動緣起、行動原則、行動步驟等。同時,該教材照抄戴教授等人引用的外國「公民抗命」的例子,鼓動師生參與極可能違法的政治行動,因為發起人希望浪費警力,參與者不惜被警方逮捕,卻刻意淡化行動所帶來的刑事法律後果…
十年過去,沙士帶給世人的陰霾未過,筆者對於當年為市民無私奉獻甚至犧牲的醫務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可是十年過後,無論是去年底在中東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或是最近內地發生的連串H7N9感染個案,均讓不少香港人再次回憶起十年前驚心動魄的一幕幕。
俗稱「地溝油」的餐廚廢棄油脂在內地早已臭名昭著,甚至已成為一個地下產業,屢禁不止。據報道,內地每年「地溝油」食用量高達三百五十萬噸,約佔全年食用油消費量約一成四,情況十分惡劣。若然了解「地溝油」的回收、製作過程,無不毛骨悚然,難怪港人聞風色變。
主席,古語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在古代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便要先治理好一個郡縣。放諸現代的香港,要社會安定,一定要管理好社區;要管理好社區,便一定要先將自己所居住的大廈管理好。
買樓置業可是不少香港人的人生目標,也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當「擁有」物業之後,自然就會衍生出「管理」的需要。即使是已經成立了法團的樓宇,或是擁有幾千戶、數十座的現代化大型屋苑,其實同樣會碰上不少管理上的難題,令圍繞小業主、法團、管理公司,以至發展商之間的爭拗不斷。
我在2008年5月已向當時的發展局提出, 我們一直也希望可以有水上的士服務。該項服務可供沿海岸來往九龍東及九龍西, 將來亦可在維港海面為遊客提供一項更優質的水上交通服務,也可迎合本地市民的需要。不過,很可惜,在過去數年,渡輪服務的航線卻遭逐一“陰乾”, 艱苦經營的渡輪航線在維港逐一消失。
有意見認為,「限奶令」暫時滿足本港對「民粹」的需要,卻傷害血濃於水、中港一家親的「民族」感情。但凡涉及兩地關係,涉及「內交」,我們必須小心處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要改善就業條件,首先必須不斷裝備自己,累積經驗,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容否認,部分行業存在僧多粥少的情況,升職加薪並不容易,大企業有否提
供適當的培訓幫助年輕人?政府又應如何加大力度幫助他們走出困局?
深水埗作為一個新舊並存的社區,居住密度擠逼、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早已是顯而易見。早於○九年中政府首次提出在上述「六號地盤」興建公屋群時,本人已指出,「西九四小龍」本身已是地區土地規劃失調的產物:四個私人屋苑緊靠在一起,發展密度已高得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