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前綫人員 勞苦功高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對本港造成前所未見的破壞,慶幸面對這個二十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全港市民都能安然避過一劫。對此,有人大呼好彩;有人形容是奇迹。然而,「好彩」與「奇迹」的背後,實在有賴各部門與市民的高度戒備,以及前綫人員的緊守崗位與不眠不休。

香港「停擺」值深思

縱然風後安排未夠細緻,不少市民苦候數小時才能上下班,但我認為,不應因為數小時的不便,而抹殺問責官員、公務員團隊以及前綫執勤人員連日來的努力,特別是前綫人員身處險境仍緊守崗位,實在值得敬重和嘉許。如果部分社會人士因為一時之氣而對他們有彈無讚,不知會傷盡多少人的心。

再者,有評論指政府的善後工作不夠靈活,炮轟為何不可宣布香港停工一天。我認為,各界冷靜下來後,除要思考政府有沒有權力要求香港「停擺」一天外,亦必須深思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究竟停工對機場、股票市場、金融市場以至各種商業運作到底造成多大的衝擊。

「山竹」襲港期間,中心風力曾高達每小時二百五十公里,十號風球高掛足足十小時。各界在風前高度戒備,特區政府由保安局牽頭,組織天文台、渠務署、警務處、消防處、民政署、社會福利署等多個部門展開應對工作,包括在多個水浸黑點安裝擋水板和堆放沙包、疏散大澳及鯉魚門數千名居民、開放四十八個庇護中心。天文台更有不少同事主動要求回到辦公室候命。可以看到各部門都制訂了一套具體方案,防備意識較比過往提高,並非等到「水浸眼眉」才派人到場。

防災機制須完善

再比較香港以外的地方,颶風「佛羅倫斯」襲擊美國東部,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山竹」橫掃菲律賓,奪走數十人的生命。但香港被「山竹」蹂躪過後,雖然是滿目瘡痍,但沒有收到任何人命傷亡報告,這不是萬幸是甚麼?

誠然,吸取了「山竹」一役的經驗,政府宜進一步優化防災機制及完善各項工作,包括設身處地了解打工仔早上上班面對的處境;與港鐵及巴士公司加強溝通,並讓市民及早了解強風後的交通安排;讓僱主及早知悉路面情況,以便早作預算及訂定僱員彈性上班安排等。只有完善制度,才可進一步降低災害的影響,幫助市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