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持有利營商環境?(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經過近一個月的審議,《財政預算案》終於在本周通過,緩解了政府可能因「拉布」,面臨「有錢不能用」的尷尬局面。議會運作也重回正軌,而我提出有關維持本港有利營商環境的動議,終於可以在拖延了三周後,得以在昨日會議中提出。
經過近一個月的審議,《財政預算案》終於在本周通過,緩解了政府可能因「拉布」,面臨「有錢不能用」的尷尬局面。議會運作也重回正軌,而我提出有關維持本港有利營商環境的動議,終於可以在拖延了三周後,得以在昨日會議中提出。
立法會針對政府2013 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拉布」,在歷時3 個星期後,終於在5 月14 日中午被主席曾鈺成「剪布」。泛民議員以集體缺席的方式來表達對主席裁決的不滿,建制派議員則繼續留守在會議廳對700多項修正案投票表決。
剛過去的周末,本港金融界爆出了一宗大新聞。於2008年成立的香港商品交易所(下稱商交所)宣布,自願暫時交回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ATS)供應商資格的牌照。
日前,有中學校長何滿添在報章上撰文,認為本人對通識教育的關注一定是有「政治動機」。我想說清楚一點,我之所以特別關注通識教育,第一、是因為它是一門新科目;第二、亦因為我收過不少持份者包括老師、學生及家長向我表達對通識科推行以來面對的問題
主席剪布,在大部分市民拍手叫好之餘,也惹來一些批評,特別是早已表明既不拉布、又不准剪布的議員,突然現身在鏡頭前慷慨陳詞,指斥主席剪布錯、政府錯,彷彿只有他們所做的一切才是對的。
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北京接見經民聯成員時,明確提出他對香港經濟停滯不前的擔憂,指出香港現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並且認為香港不應凡事政治化,引起社會上一番熱議。
前幾日,我在報上拜讀九龍華仁書院校長兼通識教育科委員會主席陳岡校長的文章,殷切希望能看到一些如何改善通識科的意見。可惜,陳校長卻將本人作為立法會議員切實反映家長及學生的意見,說成是「徹頭徹尾的教育政治化」,令我大惑不解。我想在此重申被誤解或被扭曲了的觀點。
去年暑假,一份教育局有份資助編制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因當中把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形容為「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並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描繪成「政黨惡鬥、人民當災」,被反對派及包括教協在內的部分教育界人士批評為內容左傾,是一份別有用心的「洗腦教材」,更掀起了其後的一場反國教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