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李小加欠金融業界一個交代!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滬港通」由「萬眾期待」,一日之間演變成「望門輕嘆」。上周五(24日)仍然有消息傳出,「滬港通」有可能在27日開通,豈料等來等去等不到公布,港交所(00388)於周日(26日)就發出公告,證實至今仍未有「滬港通」確實的開通日子。翌日港交所股價翻了一個跟斗,作為港交所的小股東,我心裏不禁問了一個問題:「誰要為這負上責任呢?」

回歸理性務實 聚焦經濟民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佔中行動已持續超過三個星期,不但一些市民的日常生活以至生計受到波及,因政治爭拗而引發的社會撕裂更讓人痛心。另一方面,本年度立法會復會之後,反對派議員發起全面不合作運動,在不同的會議都出現「拉布」景況,導致不少經濟民生議題議而不決。

繼續對話 解決問題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今個星期政府與學聯的對話,雙方代表均能表達意見,儘管今次未能解決分歧,但對話總比對抗好,政府亦以實際行動展示誠意,希望示威者能夠善意回應。大部分市民都希望會面可以讓持續近一個月的佔領行動步向尾聲,但亦不期望一次會面就能達成共識,接下來雙方應保持溝通,繼續尋求妥善的方法,讓佔領事件早日結束。

冷靜思考「佔中」如何和平結束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佔中」行動至今已擾攘了20多天,很多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連生計都受到波及,社會上反「佔中」的聲音十分強烈,而「佔中」行動卻並非如發起者所說的愛與和平、非暴力,不但所佔領的地區超過發起者先前的預告,由「佔中」變成佔金鐘、佔旺角、佔銅鑼灣,場面更明顯失控,不但未有短期內得以和平解決的明確跡象,而且非理性、甚至暴力衝擊的場面不時發生,事態的發展令人深感憂慮。

青年人的住屋需要 – 書面質詢 (梁美芬)

香港中文大學早前公布的二○一三年「中大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港人的物業「負擔能力比率」創12年來新低。九龍區一個約400平方呎以下住宅單位的售價,相當於一個每月賺取2萬元(即全港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家庭14.19年的總收入,該年期高出二○○二年的4.68年兩倍以上。因此,高昂的樓價令剛畢業的大學生或新婚夫婦難以置業…

不容佔中繼續撕裂香港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佔中運動一發不可收拾,至今已二十多天,近幾天旺角街頭再度失控,佔中示威者一次又一次暴力衝擊警方防線,引發混亂與衝突。單是上周五晚上的衝突,已有十八名警員受傷,他們有的被激進分子用雨傘刺傷、有的手腳脫臼等等。儘管如此,前線警察依然堅守崗位,盡心盡力維持香港的秩序,守護香港法治的基石,這種專業敬業、任勞任怨的行為,值得我們敬佩和表揚。

珍惜法治與自由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發展急速起飛,國民生活素質進一步提升,這都是從一小一小步演變出來。一九七九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鄧小平採取漸進式務實政策發展中國經濟,有了著名的「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論調。從歷史上,以上例子說明任何一個國家的成功,最好是通過和平演變。只有這樣才能為人民帶來長遠福祉。

自本年9月26日起特區政府及香港警務處處理市民集會的手法
– 休會辯論 (石禮謙)

主席,我在10月8日從歐洲返港,到了中環,我忽然覺得整個香港變了,中環像一個死城,馬路沒有行人、沒有警察、沒有車,我很心痛,問自己為甚麼只是過了10多天,香港便變得這樣厲害?我們的價值觀、繁榮、穩定往哪裏去了?我回家亮起電視,看到很亂,為甚麼會這樣子?我們很不想看到這些情況,然後我以電話檢看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