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修例減少「假難民」滯港誘因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年來不少街坊長期受到「假難民」帶來的治安問題困擾,政府正考慮針對本港假難民問題修訂《入境條例》,當中包含對多項行政措施的調整,以提高難民聲請的申請審核效率。筆者認為這是解決該問題的契機,政府應果斷執行;但修例只是杜絕本港「假難民」問題的其中一步。筆者曾於一六年期間提出多項措施,希望政府能考慮多管齊下,徹底解決本港「假難民」滯港問題。

大灣區舞台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上星期,由一百五十位香港各界青年代表組成的訪問團,以「國家發展戰略與香港青年機遇」為主題,訪問北京、深圳、武漢等地,韓正副總理在北京會見訪問團並舉行座談交流。韓副總理勉勵香港青年增進對國家和民族歷史的了解,勇於實踐,把握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機遇,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填海覓地 不拘一格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公布六招新房策,以期為熾熱的樓市降溫,回應市民的住屋訴求。雖然新房策仍需時日才可評估成效,但我認同特首覓地決心和方向,亦敦促特區政府各部門應不拘一格、大膽創新,考慮更多實際、快捷的選項,滿足社會日增的土地需求和住屋需要。

擴大範圍徹查到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日港鐵沙中線被揭大規模剪鋼筋等醜聞,鬧得全港沸沸揚揚。港鐵沙中線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更涉及廣大公眾安全,政府必須嚴肅對待今次事件,謹慎處理。在短短幾個星期內,紅磡、土瓜灣、會展等沙中線各站紛紛爆出工程質素參差的醜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相信令不少市民對港鐵的信心大受打擊,更不知道會不會還有其他醜聞被公之於世。

獨立調查和專業檢測可釋除公眾疑慮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有非建制派議員動議議案,尋求立法會根據《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委任一個專責委員會,調查港鐵公司涉嫌隱瞞沙中線紅磡站新月台進行的建造工程被指稱不合規格一事,議案最終被否決。不少人以「尚方寶劍」來比喻《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當某件事情被大多數市民認為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有必要弄清楚來龍去脈,而按一般程序沒有可能深入跟進時,動用這把「尚方寶劍」去調查,才算是必要和恰當。

錯位發展 優勢互補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除了為香港帶來商機,同時亦為年輕人製造創業和就業機會。近日我在立法會提出“共建大灣區”議案,要求特區政府向中央及廣東省政府爭取推出便利措施,方便香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及發展,獲得多個政團的議員支持及通過有關議案。隨著大灣區的具體規劃即將出台,我期望香港各界能夠把握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促進香港經濟及民生長遠發展,並為香港各行各業及年輕人提供更大舞台。

正確認識憲法和基本法 處理好「一國兩制」關係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訪港,參與七一慶回歸的各項活動。去年七一是香港回歸祖國懷抱20周年,別具歷史意義。回歸20載,雖然經歷過「沙士」、「佔中」、「旺暴」等風風雨雨,不能說是風平浪靜,但向世界證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是非常成功的。

內外挑戰 考驗特首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去年七月一日,本港首位女特首挾高民望上任;一年,霎眼而過。這位秉持着「理財新哲學」的特首,在各個經濟民生範圍均交出成績,行政立法關係得以改善,社會氣氛亦得以緩和。未來幾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大灣區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以及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特首能力將更見真章。社會各界均期望她能夠經得起考驗,帶領香港踏上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