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成立專責委員會 支援及壯大中產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通過了一項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積極研究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鑒於中產是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對維持香港繁榮穩定十分重要,而且牽涉的政策範疇廣泛,所以經民聯支持成立跨部門的專責委員會,集思廣益,並統籌落實。經民聯認為,中產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宗旨和主要職能在於研究和制訂恒常和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中產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趕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香港是一座經濟城市,開埠百多年,由昔日的一個小漁港變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一切都來之不易。一直以來,內地是香港發展的最大靠山,近年通過CEPA協定、開放「自由行」、「滬港通」、「深港通」等多項政策落實,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水。

「大灣區」發展 機不可失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着討論多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被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大灣區的金融、貿易、物流航運以及創新科技發展中,可發揮獨特優勢。正如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所言:香港「要搭上這趟中國發展的快車」。

迎接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加快產業發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首次列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升至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將為香港帶來極大機遇。不過,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指出,香港若繼續受內部政治爭拗折騰,經濟發展不久就有可能被深圳超越。居安思危,香港必須致力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並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才有可能為社會不同階層開拓新的出路。

特首選舉的序幕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香港社會正面對着許多問題,但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卻很長,而且像迷宮一樣蜿蜒曲折。筆者關注到各候選人如林鄭在初步政綱中重點提到對教育制度的檢討,特別點出中史科在初中應成為必修科及通識科的評分制度有需要簡化,並在完成相關政策的全面檢視之前,擱置於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BCA)等。選舉過後,希望各人的支持者能歸隊,願選服輸。當選的更要海納百川,用賢以才,放下分歧,共同為更美的香港努力。

黎明開騷扮「企鵝」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相信有關注開我個專欄嘅朋友都知道,農曆新年過後,演唱會一個接一個。上星期五晚,黎明(Leon)再次喺中環海濱活動空間開騷,僅此一場嘅露天演唱會。近來呢類戶外騷愈來愈多,搞戶外騷也是辦盛事,除了要準備一般的舞台燈光聲效之外,仲需要搭建場地等,製作要求比普通室內騷更高。近年香港多了中環海濱、啟德郵輪碼頭廣場等戶外場地,可以舉辦多種多樣的mega events。我一直期望,香港可以有更多新概念的mega events,這也是我們推廣香港吸引旅客的一個重要策略。

完善政府架構 提升管治能力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近日立法會有以「檢討及重組政府架構」為題的動議辯論。我認為,不論哪一位特首參選人當選,領導下屆政府,這番討論都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有利於完善政府架構,進一步提升管治能力。現屆特區政府的一些施政範疇表現未盡如人意,除了議會「拉布」等人為政治因素之外,恐怕也有制度和架構上的原因。本人期望社會各界可以放下政治爭拗,以務實態度檢視政府架構的不足之處,促請當局在適當時候作出優化和重組,讓香港能夠把握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維護「一國」 把握「兩制」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近年,一些人更刻意只提「兩制」而忽略「一國」,甚至提出「港獨」主張,不斷挑戰「一國」的權威,更借「兩制」下的自由而鼓吹「港獨」。因此,我在本年的政協提案中,特別建議由內地與本地的教育專家合作,共同編寫權威國民教育的教材,加強全面交流,從而抵制「港獨」思潮的蔓延。港人應該自覺維護「一國」的尊嚴,把握「兩制」所帶來的機遇,才能令香港繼續長治久安,繁榮穩定。

友誼的小船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香港樂壇就好似一個大家庭,歌手、作曲人、填詞人,大家平時都係好朋友,不過好似王菀之(Ivana)同張敬軒(Hins)咁,喺舞台上如此有默契,都幾難得。上個周末,Ivana同Hins首次合作開concert《The Magical Teeter Totter張敬軒•王菀之演唱會2017》,一連四晚於紅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