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仍穩健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香港的示威活動在這半年幾乎無日無之,暴力抗爭與流血衝突司空見慣。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及前景,難免受到衝擊。幸好,金融界近日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發表報告,指香港交易所一九年全年新股上市集資額(IPO)達三千零七十八億元,與去年相比,增長約百分之七點四,令香港得以戰勝美國納斯達克和紐約交易所,蟬聯全球IPO榜首位置,成績令人驚喜。

港蟬聯全球IPO榜首

  畢馬威發表的報告預計,本港今年或可完成一百六十宗新股上市,按年減少二成二,但集資總額或可達三千零七十八億元,與去年二千八百六十六億相比,增長約百分之七點四。同時,報告預計,新經濟及海外企業將成為二○二○年香港IPO市場的主要推動力,截至十二月八日主板掛牌申請宗數已有一百四十份,預計明年總集資額將達三千億元。

  這份報告無疑為香港目前低迷的經濟及社會環境,打了一支「強心針」,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內地及國際社會,仍然對香港健全的商業法治基礎、會計、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投下信心的一票。此舉充分顯示,只要配合國家政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仍然十分穩健。

  取得此番成績,與港交所採取與時俱進的改革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修改新股上市條例,允許「同股不同權」的科技公司上市,以及允許海外公司於香港作第二上市。阿里巴巴成為首家以「同股不同權」作第二上市的公司,令科技、媒體和電訊業(「TMT」)成為今年港交所集資規模最大的行業,佔全數IPO宗數的三成六。

  事實上,阿里巴巴不是一般概念的科技公司,而是世界頂尖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因此,阿里巴巴的到來無疑具有重大的指標意義。首先,阿里巴巴來港二次上市,這一行動的本身就是對香港上市制度特別是改革之後香港上市規則的肯定。這也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必須順應現代科技發展的潮流,與時俱進,不斷檢討和更新上市規則,惟如此,才能夠吸引哪些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

吸內地及國際科技巨頭來港

  第二,對吸引後之來者具有重要的示範和牽引作用。正如上述,阿里巴巴作為全球頂尖的現代科技企業,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外界關注,阿里巴巴能夠再次來到香港上市,對在美上市的眾多中國科技公司如京東、網易、新浪等,由海外回到香港上市,有正面示範作用。而國家致力發展高質量經濟,鼓勵粵港澳大灣區加強科技合作,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亦有利於本港穩固全球新經濟上市中心地位。相信在阿里巴巴的影響之下,會有愈來愈多的內地以及國際科技巨頭來港上市。

  第三,此舉不僅會吸引大量國際投資者前來香港市場,而且還會通過港股通機制吸引愈來愈多的內地投資者,為香港股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為香港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客和源源不斷的資本,從而對於提升香港股票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特別對於鞏固香港亞太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港交所改革勿「好心做壞事」

  當然,港交所檢討改革措施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好心做壞事」。舉個例子,當年為了吸引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在○八年簡化創業板上市企業轉主板程序,間接變成主板上市掛牌的踏腳石,這項措施同時也吸引不少企業用來借殼上市。不過,港交所為了遏止炒賣殼股活動,去年取消了轉板的簡易程序,並調高創業板新股上市的門檻,但這種種做法,卻打擊了中小企業在港上市的意欲和持牌人士以及持牌法團的生意來源,令有心打救財困或發展陷於困境的企業的白武士無法注資打救,更隨時令小股東血本無歸,變成陪葬品。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