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慘劇看陪審制度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隨着大角嘴弒雙親慘案上庭,近日報章頭條大都圍繞庭上有關此案件的細節,審訊至今已有兩名陪審員,因看到有關證物和聽到主犯的言論而極度不安,需申請退出此次陪審團,法官也隨即解散陪審團,同時向陪審團致歉,終生豁免他們擔任陪審的義務,此案嚴重程度和其引發的不安可見一斑。
隨着大角嘴弒雙親慘案上庭,近日報章頭條大都圍繞庭上有關此案件的細節,審訊至今已有兩名陪審員,因看到有關證物和聽到主犯的言論而極度不安,需申請退出此次陪審團,法官也隨即解散陪審團,同時向陪審團致歉,終生豁免他們擔任陪審的義務,此案嚴重程度和其引發的不安可見一斑。
人大常委會此刻正就本港啟動政第二部曲進行審議工作,而傳媒亦廣泛報道中央將訂出2017年普選特首的框架,包括特首侯選人是否要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可出閘及候選人的上限等。換言之,2017普選特首的操作規範即將出籠。
社會主流意見都希望「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中央和特區政府亦努力促成政制改革。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政改報告,亦快將作出決定,在這關鍵時刻,坦誠溝通,收窄分歧,便尤其重要。無可否認,社會對於如何落實普選有不同的見解。
人口老化迫在眉睫,社會各界均提出不同方案,政府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教授周永新研究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日前終於出爐,建議推行「老年金」計劃。
張曉明主任提到的均衡參與原則,依我看來,其實是落實香港普選的基本要求。香港目前的政治生態,民粹愈來愈嚴重,福利主義泛濫。如果提名委員會沒有各界別、各階層的均衡參與,特別是工商界的政治參與,就會出現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和民粹主義的風險。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今日起,分批與泛民黨派會面,討論香港政制發展。這次會面,為連月以來的政改僵局帶來突破。歷史,會由今天起改寫嗎?落實普選、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心願…
記得三十年前離開新疆時,我依依不捨地離開這片安寧、美麗的土地,忘不了這裏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景,平和寧神的環境令人忘卻都市的繁囂;忘不了這裏的風土人情,當地人對旅客友善親切的態度,臉上總是掛着祥和的表情,令人回憶起人與人之間本來應該充滿溫暖。
正值政改關鍵時刻,香港卻陷入回歸以來最難以化解的政治困局。佔領中環的倡導者,不惜以違法方式威迫北京接受其普選條件。然而,他們的目標不可能達至,因為中央已明言,香港的普選必須依法辦事——那麼在《基本法》框架以外的公民提名,會有成功機會嗎?
香港近來的白色恐怖之風越吹越烈,先後有律師會會長林新強因發表一些個人對白皮書的看法言論而被部分律師會成員發動罷免,再而有香港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用一些較幽默的手法表達對所謂「佔中預演」示威者的感想時也被反對派批鬥。
踏入八月,中華大地接連發生兩宗重大災害,造成嚴重傷亡。首先是八月一日台灣高雄發生的氣體爆炸意外,釀成超過三百多人傷亡;才過兩天,在雲南昭通市更發生地震,目前已造成接近六百人死亡,一百多萬人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