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揪出幕後黑手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法院於上周宣布「旺角暴動」中三位涉案被告罪成,並即時判處三年監禁。筆者認同法庭這次的判決,告誡年輕人任何犯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後果,然而鼓吹「佔中」與煽動「旺暴」的始作俑者仍未落網。這些幕後操縱者們很聰明,他們一些不會出現在現場,為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據,從而逃過法網。筆者呼籲大家不要只着眼於三名被告的判刑,更重要的是揪出令年輕人前途盡毀的幕後操盤者。

三月,香港藝術月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每年三月香港都有多項藝術活動,當中不得不提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Art Basel奠定咗香港喺區內藝術市場的中心地位,每年藝術展都為香港帶來不少訪客,包括各地藝廊參展商及收藏家等。有見每年三月香港都有好多藝術文化盛事舉行,所以旅發局特別將三月打造為「香港藝術月」,推廣多項文化藝術盛事。適逢今年係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旅發局特別揀選咗二十張能表達「香港鮮為人知的藝術秘點」嘅照片,讓旅客喺參觀頂尖藝術展之餘,亦能感受到香港充滿本地特色的藝術文化。

「一地兩檢」勿再拖延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廣深港高鐵預計明年第三季將投入營運,而至為關鍵的「一地兩檢」方案卻仍然未有定案。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實施「一地兩檢」並非新鮮事物,在英法、美加等其他地方早有先例可循。只是有些人危言聳聽,為求達到政治目的,不惜犧牲港人的便利及發展機會,窒礙兩地人民之間的交流和經濟合作, 為求阻止內地與香港的進一步融合。 因此,「一地兩檢」是反對派不為也,非不能也。

深圳灣模式乃可行方案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2010 年高鐵撥款通過之後,香港社會就一地兩檢的具體安排議論紛紛。其實「一地兩檢」的運作在外國有不少成功例子,中港兩地自2007 年起亦一直有一地兩檢的合作模式,所以這並不是什麼新事物。深圳灣模式可能是目前較為可行的方法。當年就深圳灣模式的敲定,香港政府內部亦有立例配合。該條例令香港政府在深圳灣的口岸管制上享有全面的管轄權,亦沒有加重來往口岸乘客任何法律責任。

成立專責委員會 支援及壯大中產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立法會通過了一項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積極研究成立中產事務委員會。鑒於中產是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對維持香港繁榮穩定十分重要,而且牽涉的政策範疇廣泛,所以經民聯支持成立跨部門的專責委員會,集思廣益,並統籌落實。經民聯認為,中產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宗旨和主要職能在於研究和制訂恒常和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中產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和發展空間。

趕上國家發展的「快車」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香港是一座經濟城市,開埠百多年,由昔日的一個小漁港變成今日的國際大都會,一切都來之不易。一直以來,內地是香港發展的最大靠山,近年通過CEPA協定、開放「自由行」、「滬港通」、「深港通」等多項政策落實,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水。

「大灣區」發展 機不可失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着討論多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被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層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大灣區的金融、貿易、物流航運以及創新科技發展中,可發揮獨特優勢。正如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所言:香港「要搭上這趟中國發展的快車」。

迎接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加快產業發展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首次列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升至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將為香港帶來極大機遇。不過,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指出,香港若繼續受內部政治爭拗折騰,經濟發展不久就有可能被深圳超越。居安思危,香港必須致力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並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才有可能為社會不同階層開拓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