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隱青走出心中籠牢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在本港,「隱青」過去被誤解為純屬自暴自棄的一群,甚至和「雙失」青年混為一談,導致社會未能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支援,幫助他們走出心中的籠牢。當局如今若能亡羊補牢,及早正視問題並予以處理,相信仍為時未晚。
在本港,「隱青」過去被誤解為純屬自暴自棄的一群,甚至和「雙失」青年混為一談,導致社會未能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支援,幫助他們走出心中的籠牢。當局如今若能亡羊補牢,及早正視問題並予以處理,相信仍為時未晚。
想到本港愈趨繃緊的政治氣氛,究竟最終是否也會化險為夷?實令人關注。我在想,究竟香港何時生了個怪病,怎會一有小小的風吹草動,都立刻揚起滿身敏感的政治病,隨後是鋪天蓋地式的口誅筆伐。曾經這個以包容理性、言論自由見稱的城市,失去了細水長流的耐性,卻充斥著暴虐的躁動與低壓。
即使立法會早於○六年已通過《防止殘酷對待動物(修訂)條例草案》,將有關罪行的最高刑罰從罰款五千元及入獄半年,大幅提高至罰款二十萬元和監禁三年,但虐殺動物的案件仍時有發生,且犯案手法一次比一次兇殘,彷彿是在挑戰社會道德良心的底綫。
近期,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下稱上海自貿區),會否對香港構成威脅的問題,成為了本港政商界關注的焦點。而我們香港友好協會訪京團,周三(18日)便趁與身兼政治局常委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政聲會面之便,觸及了此一熱門話題……
筆者最近幾篇文章已指出,教協的佔中教材偏頗,在此不再詳述,只稍作補充。教育局跟考評局聯合編訂的《通識教育科課程與評估資源套》,就單元二今日香港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一部分,「建議教師在安排教學進程時,先讓學生掌握相關概念及理論……
美國在攻打敘利亞事件上已有變數,俄羅斯已贊成把敘利亞的化武銷毀,美國再攻打敘利亞的誘因已減低,投資市場歡迎這個結果,即使未來再有變數發生,也只是局限於敘利亞個別地區的戰事衝突,範圍不會擴大,美股及港股的近一星期升勢已充分反映了市場對後市的樂觀看法。
最近和年輕人分享經驗。提到我讀書時期,趁課餘時間在餐廳洗碗賺零用錢的日子;也談到祖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視察內地廠房而翻山涉水,甚至在寒天洗冷水澡的經驗,讓這班「八十後」也聽得津津有味。
《蘋果日報》9月2日撰文指責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提出對通識科的建議是添煩添亂。聯席在此作一回應:通識科要好好教政治,應先讓同學們好好探討政治的基礎理論;一步登天要教同學去犯法,去「佔中」,怎不能讓人看到教協的教材是司馬昭之心;因為意見不同,就把我們抹黑成「政治打手」,這是否是民主的表現?在此風氣下成長的又會是怎樣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