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土地資源 建立房屋階梯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資源,應付龐大的房屋需求?這是當前香港特區政府須面對的艱巨挑戰,並且關乎本港的長遠規劃。二○一三年十月本人曾在立法會提出動議,促請政府在《香港二○三○:規劃遠景與策略》的基礎上,盡快提出優化方案,制訂長遠基建規劃,啟動公眾參與,凝聚共識,然後按部就班落實,議案獲得立法會無修訂下通過。

逆向推銷政改不可取 (梁美芬) -評論文章

今次政改是香港民主進程的重要一步,通過政改,香港的特首選舉制度將會由量變到質變,由全港五百萬選民一人一票普選產生。政改茲事體大,我們應以事論事,着實討論選舉方法的利弊、細節。以想某人當選、不想某人連任作為理由,意氣用事地支持或者反對政改,絕對不可取。

撕下反水貨虛假面紗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連日來在多個水貨熱點上演的所謂「光復行動」,引起全港有識之士譴責。激進的蒙面示威者不分青紅皂白,只要問一句「你是不是水貨客」,答案稍不滿意,即施以粗暴攻擊—— 推倒長者、向人家的拖篋猛踹、凌辱婦孺、小孩給嚇至惶恐大哭?? 一幕幕令人髮指的片段,透過傳媒和社交網站的發酵,受損的豈只是內地居民的感情,還賠上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

張曉明「三個看清」 精闢論述香港依托內地經濟發展戰略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應當怎樣看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畫龍點睛提出「三個看清」:一是看清香港發展的最大優勢就是有內地作為靠山;二是看清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是與內地加強合作;三是看清香港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長期發揮最特殊的補益作用。

香港要踏上「一帶一路」(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隨着國家經濟發展日益成熟,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亦提高,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加強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的經貿關係,共同發展,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領導人近年積極外訪,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提升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並且已取得多項成果,在貿易定單、基建投資、人民幣結算、出入境限制、能源供應等各個領域簽署合作協議。

投資助發展 儲蓄為未來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不僅推出多項紓緩措施,減輕市民生活負擔;更提出不少投資未來的政策,推動多元發展,為下一代及香港未來發展做好準備。可以說,這份《預算案》是司長上任八年以來,最全面、最具遠見的一份。我期待有關的措施盡快獲得立法會通過,令市民早早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