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拋棄區分求共對 (張華峰) – 評論文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英國已故文豪狄更斯這句話也是今天香港的真實寫照。說這是最好的時代,是隨着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國力與日俱增,為香港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龐大商機;說這是最壞的時代,是政改爭拗激化深層次矛盾,社會前所未有的撕裂,在沒完沒了的內鬥內耗中,香港的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香港將往何處去,取決於我們每一個港人的選擇。

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中共第5代因勢利導,提出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都是大氣魄、大戰略。「一帶一路」旨在打通東西新通道,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納入命運共同體,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動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基建和經貿合作。

據估計,未來10年內,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年貿易額將突破2.5萬億美元;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也是先聲奪人,受歡迎程度超乎想像,目前已吸引全球57個國家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其崛起定會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貿易便利化,幫助亞洲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有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必促成中國經濟實現新的起飛,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中國的發展勢不可擋,中國的前景令人期待,難怪很多國家和地區均對中國「虎視眈眈」,急欲參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建設,從中分得一杯羹。香港背靠祖國,近水樓台,又有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理應珍惜當前,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繼續沉迷於政治內耗,與大時代脫節,只會坐失良機,當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已一日千里之時,香港只能獨自嗟嘆而已。

香港雖然經濟基礎深厚,但如果不思進取,總有坐食山空的一天。事實上,香港已經蹉跎10多年歲月,尤其是去年發生79天的非法佔領行動,緊接而來的「鳩嗚」、「光復」、反水客等活動,不僅損害經濟,更嚴重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部分激進分子還屢屢企圖以政治理念壓倒法治,凌駕一切,嚴重衝擊香港的法治基礎,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香港已由經濟城市淪為政治之城、示威之城,由政改到基建、由旅遊到逾期居留的懷仔事件……事無大小,幾乎全部政治化,搞得滿城風雨。

香港沉迷於政治內耗的惡果已一一呈現,在近年的國際排行榜上,無論經濟、教育、科技、氣候還是宜居環境,香港都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最新《城巿競爭力藍皮書》,香港保持了10多年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桂冠,首次讓位深圳;另一方面,香港也失去世界第一貨櫃港的地位,排在新加坡、上海、深圳之後,今年初浙江的舟山又後來居上。香港的優勢彷彿大浪淘沙,正在一點一點地消失,怎不令人痛心。

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不管彼此對政改等眾多問題的看法是如何分歧,終究是一家人。有問題不奇怪,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有商有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最終無法達成共識,也大可以求同存異,共同應對,而不是終日吵吵鬧鬧,惡化矛盾。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再終日骨肉相殘、互相責罵、互相傷害;搞毀了香港,沒有人是贏家,除非有些人別有用心,以破壞香港和諧為目的。

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時間不等人。香港要從最壞的時代轉向最好的時代,必須停止內耗,重拾昔日團結和拚搏的精神,政府更應以身作則。過去港府曾提出不少宏圖大計,如發展創新科技、推動6大優勢產業、把產業「做多做闊」等,可惜由於掣肘太多,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就是半途而廢,成效甚微。

前車可鑑,如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又提出,「聯同業界在內地進行路演,向內地投資者推廣香港的證券市場」和引入「美食車」等經濟措施,社會對此反應正面,希望當局能坐言起行,盡快落實,以實際行動抓住發展的機遇。

東隅雖逝,桑榆可追。香港已喪失太多的機會,令人惋惜,但香港始終是一塊福地,新的機遇已來到眼前,不容再錯過。有如歌詞所唱的那樣:「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刊於  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