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地區親子嘉年華 (黃耀聰) – 評論文章

甚麼是親子教育?「子」是指子女,「親」就是指子女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主要指子女的父母。親子教育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親子教育是指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係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的一種培訓方式。

正因如此,筆者於上周末在麗瑤邨舉辦了一場地區親子嘉年華,吸引了區內不少小朋友、父母及長者參與活動,透過魔術表演、幼兒爬行比賽、嘉許禮等節目,令很多家長及子女樂在其中。地區親子活動可加深父母與其子女的感情、子女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下共同成長,增強家庭對地區的歸屬感。

筆者有一些培育子女的建議,希望家長能作參考:

不忘讚美子女

讚美可以用最小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子女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做好他自己,子女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每天子女一回家,家長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甚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子女回到家就會對家長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子女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子女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得、我掂,我再加加油!

給子女運動的機會

如果子女不健康他所走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建議每個家庭訂立一個運動時間,比如有一個家庭很喜歡跑步,與子女跑步的過程中可多認識社區,強身健體之餘更可發現家附近設施的變化。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

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子女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如果不給子女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例如家長可帶子女去球場,自然而然子女便會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

子女長大後終究會離開學校,變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社會的挑戰,所以子女要有自信,更要有知己良朋幫手,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將來就會很大機會成功!讓子女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逝,很快這些小孩子便會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為社會繁榮穩定作出重要的貢獻!

(刊於  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