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放下紛爭 助港人「上車」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私人住宅物業價格屢創新高,遠超市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家庭尚可申請資助房屋,輪候時間雖長,但總有一日能「上樓」,但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特別是具專上學歷的年輕人,努力工作幾年,可能已經有不俗收入,超越了資助房屋的入息門檻。與此同時,受壓力測試和按揭成數限制的影響,這些家庭要在私人市場置業,動輒要數以百萬計的首期,即使專業人士亦要數年時間才能有足夠資金,更擔心這段期間樓價繼續上升,令置業遙遙無期。

縱容港獨 害死香港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日教育大學出現了奚落別人失去至親的涼薄大字報,同時各大學紛紛出現宣揚港獨的宣傳品,貼滿民主牆。網上更流出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爆粗」大罵內地留學生為「支那人」的影片。除了傷心及憤怒之外,大家不禁要問,香港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行動吧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今年五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與沿線各國達成多項合作共識同成果,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廣闊前景。對香港而言,要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關鍵在於落實,就正如下星期在香港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主題一樣,如何「化願景為行動」,將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嘅發展成果,促進經濟發展,讓市民切實得益。

還校園一片淨土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告別優悠的暑假,上課的鐘聲響起,標誌着新學年正式開始。可是,近日「港獨」議題成為開學焦點,有中學學生會會長在開學禮上發表「背向國旗不必講體面」的言論,多所大學的校園相斷出現宣揚「港獨」的海報和橫額。這股無視校規、挑戰法治的歪風,實在令人既感歎、又憤慨。

做好應對準備減災害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過去兩個星期,港澳地區的主要新聞都在報道颱風的影響。筆者記憶中,這是香港自「溫黛」以來遭受的最大風災。一九六二年溫黛襲港,天文台掛上十號風球,個別地區水浸,斷水斷電,整個沙田區更被洪水覆蓋。五十五年後,「天鴿」肆虐,杏花邨、鯉魚門等近海區域被前所未有的巨浪沖擊,紅磡市區的高樓屋苑昇御門某住宅單位玻璃更受在強風下不斷搖晃的吊船敲打導致嚴重損毀,情況十分危險。

香港:一帶一路多元旅遊平台(林建岳) – 評論文章

據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送1.5億人次中國遊客、2000億美元旅遊消費;同時,中國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約8500萬人次遊客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當今,全域旅遊發展時代已經來臨,以景點旅遊為發展模式已不適應未來經濟發展。國家旅遊局將在強化現有景區建設的同時,加速「一帶一路」等重點旅遊帶、區域旅遊發展。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旅遊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諗計開拓客源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上個月,特區政府與國家旅遊局簽署《關於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旅遊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旅遊業持續發展。縱觀香港旅遊業發展,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數字微升百分之二點四,旅發局將會繼續同周邊城市合作,宣傳「一程多站」 旅遊優勢,希望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到訪,共同開拓更為廣闊的旅客市場。

全面配套 提升營商競爭力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日前到訪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與創辦人馬雲會面。馬雲透露希望未來幾年能更多參與香港發展,協助香港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內地及東南亞,並將香港變成「無現金城市」。由此證明香港在投資者眼中仍然佔有很大優勢,令工商界鼓舞。特區政府要繼續擴展自身的優勢,發展全面的支援配套,與科技新時代接軌。

國歌法在港落實方式料視乎立會拉布否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近日廣泛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國歌法》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經研究後建議於10月的會議上,提請審議將《國歌法》列入香港及澳門的《基本法》附件三。若10 月份順利通過,相信將會透過附件三將《國歌法》適用於香港。這個舉動引來香港社會一些熱烈的討論,爭論點包括該法在通過後應直接適用於本港,抑或需通過本地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