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文章
創造條件 吸納人才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早前與一個工商界朋友見面時,他告訴我一件真人真事,在此與各位分享。這位朋友從事醫學研究,其公司欲聘請一位海外的大學教授來港做研究,並開出相當優厚的條件。教授亦被公司的誠意和受聘條件所打動,所以帶着妻兒來港視察環境。
「逆向歧視」惹關注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本周立法會大會就陳志全議員提出有關「同志平權」的議案辯論,本人則就有關動議提出修訂。陳志全一直指本人的修正案「騎劫」了他的原議案。對此,筆者不能苟同。立法會議員根據相應立法會議案辯論,在符合議事規則所設的格式、時限下提出修正案,屬《議事規則》及《內務守則》賦予每位立法會議員的權力。
習主席四點希望為港發展指明方向 (張俊勇) – 評論文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 周年代表團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對港澳來說, 「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習主席對港澳提出的四點殷切希望,亦正正是為香港在新時代的發展指明方向。
融入大局 譜新篇章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七十年代尾,我搭乘了內地改革開放初期的「頭班車」,成為當時首批到內地投資設廠的港商。我們這一代人,有幸親身參與、經歷和見證國家如何從「一窮二白」走到今天的繁榮富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程是多麼撼動人心。
習主席從改革開放大局強調「一國兩制」優勢 (林建岳) – 評論文章
聆聽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本人最大的感受是,習主席從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總結思考「一國兩制」實踐和方略;習主席充分肯定香港過去在改革開放中的貢獻,彰顯了「一國兩制」的特殊價值;習主席肯定香港未來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優勢,凸顯了「一國兩制」的持久生命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面對世界大變局之下發生貿易戰的複雜環境,習主席宣示改革開放不動搖,並強調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讓我們感到更安心、更放心、更有信心,更清楚看到未來發展方向。
明日大嶼創富利民 應決而即行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公布「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人工島,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經民聯認為,政府回應社會的強烈訴求,決心大力開拓土地,值得肯定。
適時應對挑戰 加速開拓機遇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發表其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回應了社會的不同訴求,在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發展創新科技,推動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社福民生及青年發展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措施,也採納了經民聯早前提出的100多項建議,包括填海造地、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公私營發展私人農地及撥款成立電梯維修基金等。上述舉措既聚焦當下,關顧民生;亦籌劃未來,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增長動力,整體務實進取。立法會經過三天的辯論,通過了相關的致謝議案,顯示施政報告獲得社會主流民意的歡迎和肯定。我們認為,特區政府須加速前行,盡快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讓廣大市民早日受惠,以及準備好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品德和批判應並重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理工大學上周發布一項新的品德教育研究結果,建議中小學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引起學界熱烈討論。縱觀本港教育制度,並沒有某一科注重對莘莘學子的品德教育或個人素養的熏陶,而是將品格、道德及人生價值觀,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在中文、通識等學科中輕輕帶過,再配合工作坊、參觀等專題性活動,加強學生公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