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則退 制訂長遠及全面產業政策 (盧偉國) – 評論文章
如何優化本港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競爭力,確保本港經濟持續發展和政府收入穩定增長,已成為當前香港社會的迫切課題。日前,本人在立法會動議一項議案並獲通過,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及全面的產業政策,以強化「支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及活化「傳統產業」。
如何優化本港產業結構,提升整體競爭力,確保本港經濟持續發展和政府收入穩定增長,已成為當前香港社會的迫切課題。日前,本人在立法會動議一項議案並獲通過,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及全面的產業政策,以強化「支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及活化「傳統產業」。
財爺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動用三百四十億元的盈餘「派糖」,包括寬免七成五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並把上限調高至二萬元,提高子女免稅額至十萬元等,使一向感到受忽視的中產階層能夠受惠。但這些只屬一次性紓緩措施,政府必須進一步重視中產階層的訴求,設法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代理主席,我首先多謝方剛議員動議議案,讓大家一起探討這個關乎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熱門議題。上星期,我在本會動議一項議案並獲通過,內容是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制訂長遠及全面的產業政策,以強化支柱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及活化傳統產業。提到支柱產業的時候,我亦以旅遊業作為例子,畢竟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5%,聘用約27萬人,關乎本港的經濟民生。
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資源,應付龐大的房屋需求?這是當前香港特區政府須面對的艱巨挑戰,並且關乎本港的長遠規劃。二○一三年十月本人曾在立法會提出動議,促請政府在《香港二○三○:規劃遠景與策略》的基礎上,盡快提出優化方案,制訂長遠基建規劃,啟動公眾參與,凝聚共識,然後按部就班落實,議案獲得立法會無修訂下通過。
代理主席,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今年發表他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就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的議題,接納了我和經民聯同事提出的一些建議,推出了不少務實的新措施,以落實本屆政府的管治方針。
有反對派議員在立法會提出「尋求撤銷人大常委會決定,重新啟動政改程序」的議案,我認為,這只能視為政治表態,在現實上根本行不通。大家與其虛耗光陰,不如聚焦討論具體辦法,探索如何妥善落實普選行政長官。
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第一○七段表示,政府會深入研究全港的公共交通布局,檢視在鐵路網絡擴展下其他公共交通服務的角色。我認為,正如本人參與修訂、並在一月上旬立法會通過的一項議案指出,政府應盡快展開第四次整體運輸研究。
主席,何秀蘭議員提出的議案主題是“尋求撤銷人大常委決定,重新啟動政改程序”。這項議案只能視為政治表態,在現實上根本行不通。眾所周知,爭取2017年在香港落實普選行政長官,是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特首在2014年7月正式啟動政改“五部曲”的程序,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修改問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
立法會反對派議員發起的「拉布戰」和「不合作運動」已嚴重影響新工程項目的審批,本人和其他建制派議員都十分關注審批基建項目撥款進度緩慢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問題。工程撥款延誤除了令建造工程成本上升,浪費公帑之外,還將嚴重影響從業員生計,更會影響議會正常運作,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窒礙經濟民生。
主席,我首先多謝石禮謙議員動議這項原議案,讓大家一起探討這個關係到香港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的重要議題。立法會部分議員發起的 “拉布戰 ”和 “不合作運動 ”已嚴重影響新工程項目的審批。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議項目的統計, 2013-2014年度原來預計新工程撥款總額是431億元,但實際新工程批准的撥款總額只有36億元,相對於2011-2012年度及2012-2013年度的1,607億元及909億元新工程批准總額,大幅銳減,甚至較SARS期間所批出的220億元新工程撥款還要少,令工程建造業界非常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