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淪為最大輸家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九月一日港大畢業生議會應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開會議。關注組提出,要求港大校委會於三十天內確認副校任命,美其名要求「大學自主」,實乃在全港市民面前演出「逼宮」鬧劇。
九月一日港大畢業生議會應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開會議。關注組提出,要求港大校委會於三十天內確認副校任命,美其名要求「大學自主」,實乃在全港市民面前演出「逼宮」鬧劇。
政改表決之後,學民思潮提出《基本法》2047 年後的延續問題,更得到公民黨和應。2047只是反對派在「後政改時代」打造的偽命題,但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兼港區人大代表接受報章訪問時曾以香港2047 年後何去何從為命題,提出3 個選項:一國一制、一國兩制或者獨立。不過,討論2047 年後以香港獨立為其中一個選項,正正墮入激進分子設下的圈套。
為甚麼最近電話騙案這麼猖狂?一連幾天,我的立法會辦公室都收到類似的電話。雖然早前立法會秘書處有出信提醒各位職員,但騙徒的猖狂程度有增無減,仍舊大搖大擺地打着中聯辦、內地公安局的名義在香港這個地方放肆。
這場鉛水風暴颳了一個月仍未平息,愈來愈多屋邨被驗出超標,巿民覺得政府只懂出事後救火,政府雖然先後成立了3 個調查組織去調查事件檢討制度,但工作進展緩慢,獨立調查委員會更是連委員人選都未有。已形成公共信心危機,政府必須向巿民展示出一套詳盡、短中長期兼顧的行事方案,謀定而後動,說服巿民政府有能力解決今次鉛水事件。
鉛水事件爆發已一個月,隨着受影響的屋邨屋苑愈來愈多,範圍不再限於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就連私人屋苑以至高尚住宅都「中招」。面對這場波及全城的食水安全風波,特區政府的應變、補救、跟進工作都無法令公眾放心,弄得巿民人人自危。在追查「鉛因」的同時, 政府不可忽略社區的不安,要諒解巿民的擔心憂慮,盡量安撫巿民的情緒,妥善處理好這場公共危機。
港大校委會委員袁國勇教授在辭退校委時,再三提到他認為衝入校委會那些粗言穢語、面目猙獰的人應該不是港大學生。那些指着李國章及其他委員破口大罵的人到底是甚麼人?眾所周知,馮敬恩是港大的學生。那些面貌猙獰的人為何可以得到馮敬恩的配合,如此輕易衝入校委會議事廳,與學生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這些人明顯是十分清楚是次搗亂計畫,究竟是誰人躲在學生背後?
昨天電視鏡頭看到支持陳文敏教授做副校長的學生衝入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的畫面, 心中十分難過。眼看盧寵茂教授「被跌倒」,同學們撇而不顧,反而只顧向着委員會成員李國章等破口大罵,「可恥」!此事本身,我始終認為學生只是被推到台前,因為從學生組織角度,不應該特意為了逼校方委任某人做副校長而做出擾亂校委會的行為。
「一帶一路」是一項由國家牽頭的大型新興經濟體概念,貫穿歐非大陸,連接東亞及歐洲經濟圈,中間的腹地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現今世界經濟漸趨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區域合作更是一個先機。在國家的牽頭下,沿綫國家可以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溝通方式,推動全面的多邊、雙邊國家、區域、經濟體合作。各行各業可以藉着「一帶一路」的平台,更加容易打入當地市場。
特區政府經常標榜香港是世界上食水最安全的地區之一,水務署一向不鼓勵巿民使用住宅用濾水器,因為一旦保養不當,濾水器反而會成為細菌溫牀。至於啟晴邨,則是近年最受歡迎和好評的新落成公屋,當時獲派啟晴邨公屋的街坊都說猶如中頭獎。偏偏,在香港這個食水安全之都的「公屋王」啟晴邨,食水含鉛量竟然超標,更禍不單行發現有居民患上退伍軍人症,弄得人心惶惶。
筆者至今唯一一場從頭到尾看完的足球賽事,是1986 年世界盃8 強賽事法國對巴西。當時筆者還在讀大學,和一大班同學通宵收看這場大戰,兩隊技術細膩,運球組織能力上乘,整場賽事緊張刺激,沒有半分鐘悶場,令並非足球迷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