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習近平贈港「強心針」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回歸二十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起訪港三天,帶來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各界的誠摯問候和美好祝願;連串的慶祝活動相繼展開,將回歸氣氛推上最高峰!這次習近平親身來港,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亦顯示了國家對香港的無盡關懷,為港人帶來落實「一國兩制」的信心和力量。

擺脫困局 再綻光芒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載,同時亦迎來第五屆特區政府即將誕生。香港人都期待新的管治班子能積極解決香港所面對的問題及深層次矛盾。與此同時,港人亦應擺正心態,正視香港與內地的關係,發揮「一國兩制」的最大優勢,才能把握國家帶來的發展機遇,令香港受惠。

經民聯推小冊子細數香港回歸20年成就
建黨五周年藉《建軍大業》電影首映作宣傳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經民聯今日(6月16日)舉行記者會,介紹聯盟編寫的《香港回歸20年成就一覽》小冊子,分享香港回歸20年來,在經濟、民生、基建規劃、勞工、「一國兩制」及政制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今年亦是經民聯成立五周年,聯盟將首次舉辦電影《建軍大業》首映贊助活動,希望藉此宣傳聯盟,爭取更多市民認同和支持聯盟的工作。

促進營商 警惕福利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拉鋸多時的標準工時立法本周最終以合約工時的方式推出,若成功立法,六十一萬名月薪在一萬一千元以下的基層打工仔將會受惠。工商界並非反對僱員合理的福利,不過對於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的立法,以及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十分保留。這一系列的勞工政策勢必影響本港自由開放的市場以及有利營商的環境;長遠而言,經濟發展一旦受損,失業率上升,最終打工仔只會得不償失。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回應加稅言論:
嚴重打擊香港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政府統計處 6月9號公布最新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為 0.539,是回歸以來最嚴重。扶貧委員會委員羅致光今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表示,本港若要增加資源再分配,就需擴闊稅基,社會可開始討論資產增值稅問題;他又建議取消 15% 的標準稅率。經民聯副主席、立法會(商界一)議員林健鋒認為,有關建議如果實行,將會嚴重打擊香港的競爭力,動搖了香港賴以生存的營商環境,受影響的將會是全港各階層市民。

拖垮基建 全港皆輸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早前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雖然香港在綜合競爭力蟬聯第一,但「經濟表現」的排名由第五位降至第十一位,反映香港經濟環境存有隱憂。立法會本年度會期下月中完結,惟在部分人持續拉布下,財務委員會及其轄下的工務小組和人事編制小組,均出現「大塞車」情況,導致多項法案、撥款及基建工程項目嚴重受阻。我相信,大部分市民都對政治爭拗感到厭倦,並期望社會能夠回歸理性。立法會議員作為代議士,應該以香港整體利益及市民福祉作為依歸。

公眾安全有賴「天眼」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端午節假期當日,海港城商場外發現一個疑似炸彈的物件,警方要即時疏散數百人,還好只是虛驚一場,該物件僅是一件沒有炸藥成分的炸彈型鬧鐘。同時,因為現場裝設全面的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拍攝到一名黑衣女子擺放「詐彈」的過程,警方第二日已經尋獲該名少女。政府絕對有責任保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只要我們制定合適的指引,妥善處理攝錄所得的片段,無論是設置「天眼」,抑或為前綫執法人員裝備隨身攝錄機,都值得我們支持。

增地建屋 實事求是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日前政府邀請房協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點建公營房屋的可行性,顯示出政府銳意增加土地供應,去解決房屋問題,無可避免會觸及保育等敏感議題。事實上,一談及拓展增量的方法,無論是釋出郊野公園邊陲地、開發綠化帶、發展新界棕地、以至維港以外填海、提高地積比率,均引起社會爭議。社會各界若持開放態度去探討覓地建屋的方法,客觀分析數據,理性地權衡得失利弊並尋求共識,相信能以實際行動去增加土地供應,促進經濟民生發展。

經民聯向特首梁振英遞交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
提十二項建議為工商專業界拓展機遇

自從中央政府年初宣布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納入中央規劃,經民聯迅速展開調研,提出有關想法和建議,期望為業界謀求新一輪的發展機會。經民聯領導層今日下午(5月23日)與行政長官梁振英會面,向他遞交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議書,就香港如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十二大方面的建議,提出粵港澳三地政府必須打破現有的地區藩籬,建立完善的協作制度,以先行先試的思維及創新策略,為區內的工商及專業界和中小企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