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謀劃土地供應 建宜居城市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有調查指香港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本港樓價佔港人年入息水平高達十九點四倍。私人住宅物業價格屢創新高、公營房屋輪候時間過長,不少港人難覓一個安樂窩。事實上,本港並不是沒有土地,但因爭拗重重,發展停滯不前。政府有責任迎難而上,積極謀劃未來土地供應政策,回應市民需求。

綠化地的保育與開發

若要在短期內增加供應,政府可檢視現行地積比率及土地用途限制。在規劃情況許可下,政府可提高部分住宅地的地積比率,並放寬工業大廈作為非工業用途,釋放更多土地予住宅及商業用途,為用地適度增加建屋量。

當然,面對香港可發展土地及公屋供應持續緊絀的問題,政府需要考慮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土地利用策略,在大力做好鄉郊保育的同時,亦思考利用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使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綠化地用作住宅等用途。這類土地鄰近市區、現時多為荒廢狀態,如大嶼山東涌和元朗洪水橋等地。由於鄰近市區,本身有完善的社區配套,如交通、道路,排污等,若能發展有關土地,可較快變成熟地,將現有資源最大效益化。

可是,一些社會人士認為,本港綠化地「完全不能碰」,但面對當前的土地供應挑戰,政府必須盡快在鄉郊保育及開發低保留價值的綠化地帶中作出平衡,而政客亦需要考慮市民的需求,雙方切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加快計畫維港以外填海

另一方面,政府須要加快發展棕地及在維港以外填海,以作本港土地供應的長遠來源。政府應盡快研究有關棕地是否適合興建多層大廈。另外,針對業權複雜的問題,政府可修例將規劃審批程序精簡化,確保順利釋放棕地發展為住宅。政府快馬加鞭,完善棕地發展政策的同時,亦應着手計畫在維港以外填海,增加土地供應,長遠穩定香港樓價。

我期望,某些自詡為民的政客及團體,能切實考慮市民安居樂業的訴求,而非盲目阻撓政府開發土地;作為有擔當的政府,有必要全盤檢視,正視發展綠化地帶、填海、棕地等話題,將香港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宜居城市。

(刊於星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