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經民聯領導向特首提逾400項《施政報告》建議 應對貿易戰 促讓港企落戶「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區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8月21日)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就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逾400項建議,涵蓋13個範疇,就減輕中小企負擔、支援中小券商、促進再工業化、加快舊公屋重建、推動「聯廈聯管」等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香港正面對外憂內患的雙重壓力,聯盟特別向特區政府提出專項建議,助港企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爭取讓港企可落戶國家在境外的經貿合作區,以在中美貿易戰中提高競爭力,並達致產業轉型升級。

贏了場交 輸了個家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各位親愛的朋友、各位市民,香港現在已經進入了非常嚴峻的階段,我們不願意見到香港崩潰!一國兩制受破壞除了令香港失去現有的優勢之外,更會令香港墮入滿布仇恨,充滿敵對,無政府主義,人身不安全等境況。我們更不願意見到更多的年輕人繼續泥足深陷,犯上嚴重罪行,被判刑才後悔莫及,最後賠上自己的前途。現在很多人對政府不滿,但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對政府不滿而演變成警民之間仇恨。我希望每一個關心香港的朋友們都能從自己出發,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傳遞友愛的信息,請他們幫忙一齊勸說年輕人不要以暴力的方式去爭取訴求,更不能故意給外國藉口,干預香港,打壓中國。

私人屋苑不能阻差辦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以反對《逃犯條例》為名義的示威已經持續了兩個月,衝突已蔓延至社區。有些業主立案法團或物業管理公司貼出告示,不准警察進入私人地方,或者要求警員出示法庭搜查令方可入內,以免得罪示威者。貼出這些告示的屋苑管理人士可能因為怕事又或支持示威,不讓警方入內執法。然而,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一些屋苑這樣做亦有可能違反了相關法律,有可能構成阻差辦公,萬一出現治安問題,警察亦難以到場協助有需要人士。

特區政府應果斷平息亂局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由《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出來的示威遊行以至警民衝突及各種暴力事件,都已遠遠超出所謂的反修例行動。事件的發生無疑是政府在修例的過程中處理手法及諮詢不足而誘發的,但同時確實不能排除有人是為了延續這種衝突而成為今年年底區議會選舉的受惠者,有人藉此推動「港獨」打倒「一國兩制」,有人則希望擾亂香港、破壞香港現時的繁榮穩定,有年輕人甚至公開表示不惜令香港經濟下滑。當然當中不乏有外國勢力希望搞亂香港從而在中國的國際談判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亦希望透過這次香港的騷亂增加她在台灣領導人選舉的政治籌碼,高調打擊「一國兩制」。香港更有一些人樂此不疲地協助這些台灣政客及外國勢力裡應外合,加上香港又有一批仇視警察的老師教出來的仇警學生或年輕人,令到局面變得非常複雜。

教育局要護短到幾時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繼早前擔任考評局諮詢組織的資深通識科老師被揭發在社交媒體上張貼「黑警死全家」的貼文後,近日又再出現另一位中學老師在其社交平台發表咒罵警察子女「活唔過七歲」、「二十歲以前死於非命」的言論,情況令人震驚。姑勿論個人政見如何,為何要咒人全家?更何況是為人師表的教職員。此乃絕非政見偏激,更是品德「肥佬」的表現。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如斯老師的教導下,叫家長如何放心呢?

經民聯成員晤財政司司長提系列紓困建議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本周二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因應目前本港面臨的困難,如何在中短期內改善本港經濟及社會民生狀況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落實多元土地發展政策、重建舊屋邨以增房屋供應;寬減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減輕中產負擔;向全港中小學生提供上限3,000元的開學津貼、將「2元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受惠資格擴大至60歲或以上長者及全日制學生,以解市民燃眉之急。

屢失選民資料 政府無人問責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選舉事務處公布2016 年立法會選舉後遺失選民登記冊一事的調查報告,涉及8136 名選民個人資料,指無法確切斷定選民登記冊何時和如何遺失,亦無人須受懲處,叫市民既失望又憤怒。選舉事務處相信是至今泄漏了最多市民私隱的政府部門,2017 年特首選舉期間也遺失了全港378 萬登記選民資料,同樣不了了之,沒有官員問責。政府必須嚴肅跟進,徹底檢討內部守則,問責失職者,避免同樣事件再次發生。而踏入社交媒體年代,收集個人資料的新方法層出不窮,政府有必要修訂《私隱條例》,尤其是規定機構必須限時通報外泄,以保障市民的知情權。

香港法治重傷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七月二十一日在香港上環、元朗發生的暴力事件,令所有香港人及關心香港、熱愛香港的人都憂心忡忡。在事件發生之前,網上已經流傳各種訊息,呼籲和指導示威者購買行山杖作武器,製作腐蝕性液體去攻擊警察,又號召群眾遊行後去中聯辦,加上前一日警方搗破一個港獨組織的火藥庫,檢獲大量汽油彈和炸藥,令人極之憂慮七月二十一日會有大事發生。

教育局假諮詢 漠視通識科弊病 (梁美芬) – 評論文章

前特首董建華日前承認其任內推行的新高中通識科是造成現時年輕人問題的原因,形容通識科失敗。教育局官員立即反駁說未見到有實質證據,時任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亦辯護,說要不是有通識科教年輕人明辨慎思,可能會有更多人上街反政府。筆者非常欣賞董的勇氣和承擔,請其他有份設計、推行新高中學制通識教育科的官員和專家平心靜氣,看看通識科推行十年來,實際上在教與學兩方面出了多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