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全面配套 提升營商競爭力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行政長官日前到訪阿里巴巴杭州總部,與創辦人馬雲會面。馬雲透露希望未來幾年能更多參與香港發展,協助香港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內地及東南亞,並將香港變成「無現金城市」。由此證明香港在投資者眼中仍然佔有很大優勢,令工商界鼓舞。特區政府要繼續擴展自身的優勢,發展全面的支援配套,與科技新時代接軌。

抓緊機遇 應對風險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貿易代表辦公室,針對中國知識產權政策,啟動「301調查」。新經濟時代,創新科技可以爆發出難以想像的能量,創科行業在中國經濟所佔的比重亦日益增加。外界普遍認為,有關行業的蓬勃發展是基於中國龐大的市場,而非美國所指是政府法律和政策所帶來。誠然,中美之間存有貿易逆差,不過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是合則兩利,更有效地將兩地資源有效運用,不能忽略自由貿易對美國本土帶來的間接利益。

捍衛香港法治 切忌輸打贏要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最近「雙學三丑」及13名反東北發展人士遭律政司覆核刑期後被改判即時監禁,兩宗案件都是律政司認為原訟判刑過輕而提出上訴得直的結果。可是,有立心不良的政客將涉案人士形容為「政治犯」及受到「政治迫害」,對法官進行人身攻擊,企圖借助社會輿論向法庭施壓。我認為,有關做法非常危險,更會對法治造成嚴重損害。

無所不用其極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林子健聲稱的「被擄受虐」事件,在過去一周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然而林所指的「強力部門跨境執法」不但未有證據,反而在傳媒的曝光和警方的查證下,警方決定控告林子健一項誤導警務人員罪。一樁疑似「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背後,不但可見一些政客刻意以白色恐怖造成市民恐慌之餘,亦令市民深思,反對派為了其政治目的,可以去到幾盡?

論一地兩檢 勿以偏概全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台,特區政府將西九總站部分區域劃作內地司法管轄區,讓內地執法人員進行海關、出入境和檢疫等工作;有關人員工作完畢後馬上回內地,不會在港留宿。無疑,「一地兩檢」能否落實,是高鐵的效益所在,也是香港能否在鄰近地區競爭中急起直追的重要一環。

非建制派輸打贏要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高等法院上周裁定梁、姚、劉、羅四人的立法會宣誓無效,即時褫奪議員資格。反對派對此大做文章並以議會不合作作要挾。平日反對派口口聲聲的「尊重法治」,「維護核心價值」卻拋之腦後,聲稱判決是政府的政治打壓,實在令人眼界大開如何示範「輸打贏要」,「龍門任搬」。

經民聯向特首提交《施政報告》
225項建議 籲抓住兩大機遇
代表商界再彙集強積金對沖意見

經民聯領導層今日 (7月17日) 早上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會面,就特區政府2017至2018年度《施政報告》提交聯盟的意見,呼籲政府抓緊「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兩大發展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當中包括225項具體建議。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表示,林太對聯盟的建議反應積極,並要求索取進一步資料。副主席林健鋒議員亦透露,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強積金對沖問題,林太要求經民聯代表商界做好與業界的溝通工作,廣泛深入地整合業界意見,然後向她反映。

高鐵連接新機遇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香港人經常出外旅遊和公幹,對各地交通系統不會陌生。無論是歐洲大陸抑或日本,都有完善鐵路網絡,滿足龐大的運輸需求。高鐵的速度雖然較飛機稍慢,但能省卻等候飛機航班的時間,亦較少受天氣和航空管制的影響,乘客較容易預算交通時間。再者,乘坐列車能飽覽沿途風光,是不少乘客選擇高鐵而非其他交通工具的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