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放下紛爭 助港人「上車」 (林健鋒) – 評論文章

私人住宅物業價格屢創新高,遠超市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家庭尚可申請資助房屋,輪候時間雖長,但總有一日能「上樓」,但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特別是具專上學歷的年輕人,努力工作幾年,可能已經有不俗收入,超越了資助房屋的入息門檻。與此同時,受壓力測試和按揭成數限制的影響,這些家庭要在私人市場置業,動輒要數以百萬計的首期,即使專業人士亦要數年時間才能有足夠資金,更擔心這段期間樓價繼續上升,令置業遙遙無期。

避免市民「追價」入市

特首將於下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據悉屆時將公布「港人首置上車盤」計畫,幫助收入水平較高、又從未置業的港人家庭,可以用較低廉的價錢「上車」。不少人都認同這類中產家庭有實際置業需要,亦有分析認為,新設一層置業階梯,能減低市民對私人住宅物業的需求,避免市民「追價」入市。

不過,計畫詳情尚未公布,已經有人急不及待作出反對,有人指居於劏房的人有更逼切需要,又有人稱覓地需時,杯水車薪,對計畫大潑冷水。計畫可能採取公私營合作模式,避免影響公共房屋的供應,這是可取之法,不過政府要有周全考慮,對於各種無理攻擊和指責,也能以理據說服市民。

自一○年政府推出首項「辣招」以來,這些「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已經成為樓市常態,即使不斷「加辣」,但置業難的問題依舊存在。房屋問題的治本之法,只有增加土地供應,過去幾年一手樓供應已大幅上升,但現有「熟地」發展之後,新的土地從何而來?

讓政策落實勝過空談

香港並非沒有土地,不過已發展土地少於四分之一,只要我們願意改變部分土地用途,這些土地可以轉化成香港人的家。不過,計畫中的幾個新發展區,在今日的政治環境下,無論是研究、撥款還是展開工程,都困難重重。其他土地供應來源,不論是綠化地帶發展,還是維港以外填海,已經談了幾年也無太大進展。

參政議政,不止是表達意見,最重要是負上責任,真正令市民得益。對土地開發和房屋政策,各方意見都很重要,但最重要是讓政策真正落實,讓市民得以上車,否則再多計畫,也是空談。

(刊於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