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共建宜居香港 貫通海濱長廊(李超宇) – 評論文章

近年政府透過65億元優化海濱專項撥款開展了多項工程,積極發展港島及九龍海濱長廊。現時港島海濱長廊長達7.4公里,連貫石塘咀至炮台山,未來更有望通過東區走廊的行人板道將港島北海濱長廊伸延至北角。九龍區方面,現時在西九龍、尖沙咀至紅磡、啟德及觀塘亦設有多個海濱都會公園。近日市建局公布將在土瓜灣海濱啟動兩個重建項目,重建後將騰出約20米闊的海濱長廊連接啟德,由此可見政府重視優化海濱空間。香港人煙稠密,公共空間十分寶貴,海濱的發展為市民提供了優質的公共空間,亦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做法值得肯定。

施政報告要「對症下藥」解決社會問題(李超宇) – 評論文章

現屆政府上任剛過百日,有民意調查顯示特首李家超支持率高達49%,民望淨值創下自2018年8月以來的新高,顯示市民對現屆政府具一定信心。現屆政府甫上任便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成立了四個工作小組,處理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項目、地區事項統籌等事宜,凸顯現屆政府處理民生問題的決心,態度值得鼓勵。政府所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雖然參與名額有限,但亦是解決跨代貧窮的好開始。「全港清潔運動」旨在重點清理全港街道和後巷的衛生黑點,令環境衛生有顯著的改善。現屆政府經過審慎考慮,將檢疫措施放寬至「0+3」,亦初步符合社會各界的期望。

放寬限制 穩步達致復常(李超宇) – 評論文章

「0+3」安排自上月26日起實施,至今已逾一週。一如早前坊間所料,方案對港人外遊吸引力較大,政府甫宣佈有關安排,前往東京、曼谷、大阪、首爾和新加坡等地的機票訂單量已即時急增;但外地旅客入境人數也不無增長。據入境處資料,安排實施首週外地旅客入境人次為3,737,比上週增長逾四成。當然數字與疫情前每週6位數字的入境人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對本地業界幫助僅屬杯水車薪,政府宜在醫療體系足以應付的前提下,盡早放寬檢疫安排至「0+0」,穩步達致「復常」。

制定合理機制釋放祖堂地(李超宇) – 評論文章

去年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其後成立檢討祖堂事務工作小組,冀在一年內完成檢討並制定具體修訂建議。如今一年之期將屆,疫情下諮詢工作受到影響,小組能否如期提交報告、轉售門檻下降多少、有否措施確保原業權人得到應有補償免起爭議等,均令不少市民關注。

虐兒個案一宗都嫌多 政府應設多層舉報機制(李超宇) – 評論文章

近年本港出現多宗虐兒案,如去年的「童樂居」虐兒案,今年8月大角咀男嬰死亡個案,至9月2日深水埗再有一宗5歲男童被虐命案。據統計每年平均有6宗兒童因襲擊致死的個案,情況著實令人震驚。在深水埗虐兒命案發生後,政府擬就有關強制舉報虐兒個案立法,並在9月7日與社福界進行了首場網上諮詢會。

推出精準措施 告別跨代貧窮(李超宇) – 評論文章

特區政府成立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上月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為弱勢社群中的初中生提供總額10,000元的財政支援,同時為他們配對師友協助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擴闊眼界,探索個人發展的可能。計劃體現了現屆政府願意正視跨代貧窮問題的態度。

抓緊歷史機遇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李超宇) – 評論文章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作了視頻致辭,在致辭中韓正肯定了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強調了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及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立場。他亦希望香港可主動加強與共建國家的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專業服務及通過人文交流促進沿線民心相通,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韓正的致辭再一次指明了香港在「一帶一路」的方向,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政府應積極思考如何進一步深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參與。

香港並不缺地 發展保育可並存(李超宇) – 評論文章

特首李家超正為撰寫首份施政報告展開公眾諮詢。增加土地供應是歷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相信也是施政報告的「重頭戲」。特區政府新成立了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從頂層設計解決部門之間互不統屬、互不協調的問題,為解決問題邁出正確一步。過去兩星期,不少問責官員拋出增加土地的建議,包括重劃「北部都會區」內的濕地保育區和緩衝區界線、利用綠化地帶興建公營房屋,體現特首李家超「提速提效提量」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思維,具有實質意義。

經民聯成員晤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
籲以民為本聚焦發展
讓市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

經民聯核心成員今早與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當選人李家超會面,就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工作和施政提出一系列建議和期望,內容涵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經濟民生事務、青年發展等範疇。會後,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向傳媒發言時表示,聯盟期望李家超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聚焦發展,推行良政善治,盡快令香港恢復與內外通關,加快疫後經濟復甦。盧偉國又透露,李家超對經民聯提出的一些建議反應積極,期望聯盟能進一步提交更多資料,以盡快回應市民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