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施政報告要「對症下藥」解決社會問題(李超宇) – 評論文章

現屆政府上任剛過百日,有民意調查顯示特首李家超支持率高達49%,民望淨值創下自2018年8月以來的新高,顯示市民對現屆政府具一定信心。現屆政府甫上任便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成立了四個工作小組,處理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項目、地區事項統籌等事宜,凸顯現屆政府處理民生問題的決心,態度值得鼓勵。政府所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雖然參與名額有限,但亦是解決跨代貧窮的好開始。「全港清潔運動」旨在重點清理全港街道和後巷的衛生黑點,令環境衛生有顯著的改善。現屆政府經過審慎考慮,將檢疫措施放寬至「0+3」,亦初步符合社會各界的期望。

現屆政府展現迎難而上決心

眾多社會問題固然無法在一朝一夕解決,但現屆政府的積極態度儼然已帶給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疫情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下,特區政府任重道遠,在未來需面對各種變數及挑戰,必須展現迎難而上的決心。現屆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19日公布,社會各界都拭目以待,期待政府能給出一份對社會各樣問題「對症下藥」的施政報告。

經濟發展是香港的命脈,近三年受疫情限制令社會百業蕭條,現時本港新冠疫情漸趨穩定,市民殷切期望可回歸正常生活,政府應制定通關路線圖,交代內外通關計劃,並在施政報告中公布。

香港亦要抓緊歷史機遇,將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落到實處。推動專業服務業界及港青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就學生活暢通無阻。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爭取香港成為「一帶一路」仲裁中心,研究放寬「一帶一路」基建及新興市場項目上市條件以發展香港成為「一帶一路」的融資中心。政府亦應培養不同範疇的人才,例如培養能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小語種的專才,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盡用名額吸引多元人才來港

人才是社會長遠發展的資本。除了培養本地人才, 香港亦應放眼世界,吸引全球人才落戶香港。多年來,優才計劃的配額均沒有用盡,2021年優才配額為4,000個,有5,365個申請者,最後獲批的僅有2,004人。政府宜檢討「優才計劃」審批流程,盡用名額。同時應更新人才清單,擴闊專業清單以吸引多元人才。政府亦應給予境外人才較好的條件,提供「準永久居民待遇」,有政黨近日就提出可考慮容許境外人才子女就讀官校,此舉可讓境外人才在港安居樂業,值得考慮。

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是社會各界的共識。香港並不缺地,政府要「地盡其用」,在個別研究土地的實際生態價值後重劃濕地保育區、濕地緩衝區及考慮發展低生態價值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同時研究放寬濕地緩衝區的發展限制。針對祖堂地政府亦應降低其轉售門檻至八成並考慮檢討收地補償方案,除了調整賠償標準,亦可參考新加坡的政策分配新建單位予業權人以提高其出售誘因。

房屋供應方面,政府提出興建公營房屋要做到「提速提效提量」,政府應考慮加快重建如深水埗石硤尾邨、南山邨等屋邨以增加公屋單位供應,亦可考慮借助私人市場的力量,重推私人參建公營房屋以增加房屋供應。另一方面,政府應大規模發展過渡性房屋,以現有設施如空置校舍、酒店等改建,盡量令更多輪候公屋多年的基層家庭有合理容身之所。

考慮常設「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

政府成立行動小組,銳意解決跨代貧窮問題。政府在提供現金津貼支援外亦應以「精準扶貧」為目標,對基層人士提供具針對性的支援服務。內地在2014年起建立了扶貧信息庫,以個人為單位收集貧困人士信息,分析致貧原因後由相關單位提供支援。政府宜借助社會力量,例如未來將會設立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協助政府蒐集貧窮家庭的信息並與相關部門攜手對個案作長期跟進。

在第五波疫情時,地區力量發揮了支援政府抗疫工作的重要作用。政府宜考慮常設「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在「戰時」支援緊急工作,在平時則負擔起在第一線服務市民的責任。「關愛隊」應被構建為服務型基層組織,除了在市民有需要時提供直接援助外,亦可作為「首問負責」單位對接政府部門,並要求政府部門全力配合「關愛隊」解決市民日常問題。

百日新政初見成績,政府必須迎難而上,在施政報告中推出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回應市民訴求,着力解決社會各種深層次矛盾。

刊於文匯